買比特幣 買比特幣
Ctrl+D 買比特幣
ads
首頁 > DAI > Info

WEB3:對話 EIP3525 提出者 Will:21 克重量的靈魂,是 Web3 不能承受之輕?_以太坊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作者:Hahaho@DAOrayaki.org

整理:DeFi之道

如今的以太坊,飽受著“過度金融化”,深度仿制、女巫攻擊、隱性中心化、無政府資本主義、過度協作等一系列詬病,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迄今為止,其最主要的功能依然只是金融和資產交易,這讓其作為“世界計算機”的定位越來越不明晰:一個只有“地址”沒有“身份”、純契約化、智能合約化的區塊鏈體系,是無法支撐起一個有效、豐富、社會化形態的應用構建的。全文如下文所示。喜歡聽音頻的朋友,可點收聽本期播客。

Shaun

2022年5月11日,Vitalik和Glen、Puja共同發表了新論文《去中心化社會:尋找Web3的靈魂》,論文集中討論了關于新型TokenSBT的概念、應用和實現技術,以此尋求打開Web3的新局面。論文發表后,迅速成為整個Web3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DAOrayaki作為全球第一個把這篇論文翻譯成中文版,并連續做了三期Podcast進行翻譯解讀的去中心化媒體社區,一直保持著對SBT的后續發展進行持續性的深入報道及推廣。

如今的以太坊,飽受著“過度金融化”,深度仿制、女巫攻擊、隱性中心化、無政府資本主義、過度協作等一系列詬病,這已經成為業內共識。迄今為止,其最主要的功能依然只是金融和資產交易,這讓其作為“世界計算機”的定位越來越不明晰:一個只有“地址”沒有“身份”、純契約化、智能合約化的區塊鏈體系,是無法支撐起一個有效、豐富、社會化形態的應用構建的。

墨西哥電影三杰之一的岡薩雷斯曾在他著名的電影“21克—生命可以有多重?”中,對靈魂的重量進行了影像化的隱喻。“在人死亡的瞬間,會失去21克的重量,那便是靈魂的重量”,面對過度金融化的以太坊,SBT的提出,似乎就像是那個能讓它置死地而后生,鳳凰涅槃的四兩撥千斤的只有21g重量的靈魂?

所以問題是,今天SBT在概念化,變為實際應用場景化這條路上,到底走了多遠?離設計的初心是近了還是遠了,SBT的功能是被理想化了還是有更多未被發掘的潛能?承載了靈魂的Web3,是會重裝上陣還是更加步履維艱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特別邀請了在業內對SBT有深入研究并真正參與建設的Will老師,一起開啟今天的話題。

只有21克重量的靈魂,會是Web3不能承受之輕么?

首先有請Will老師跟大家做個自我介紹。

Will

大家好,感謝DAOrayaki組織本次活動。我是Will,也是SolvProtocol的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以太坊標準協議EIP3525的Proposer,很高興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今天大致分享的內容一方面是對之前分享過的SBT內容的再深入探討,另外是自己跟SBT的淵源,以及現在進行的工作。

OpenAI CEO:ChatGPT已突破百萬用戶,對話費用平均只有幾美分:12月5日,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OpenAI 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 ChatGPT 于上周三推出,截至今日已突破 100 萬用戶。并在回復推特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時表示“每次對話的平均費用可能只有幾美分”,正試圖找出更精確的測量方法并壓縮費用。[2022/12/5 21:23:50]

Shaun

在開啟探討之前,首先恭喜SolvProtocol團隊的EIP3525正式進入以太坊標準庫,感謝Will老師及同仁們對前沿技術領域的支持。

凡事如果要聊透,首先必須要追根溯源,當我們在探討SBT時,首先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擁有靈魂的Web3”這個話題是如何開始廣為流傳的?

Will

這個話題大家可能了解過相關歷史,尤其是DAOrayaki的參與者們。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Vitalik寫了一篇有關Soulbound的文章,主要回顧總結了《魔獸世界》里系統設定的特點,并闡述了Soulbound的定義。緊接著在5月份,GlenWeyl,Puja和Vitalik三個人合寫了SoulboundToken,把Soulbound的概念延伸到了Token上,并在文章中提出了去中心化社會的概念,認為去中心化社會可以借由SoulboundToken的基礎得以實現。

但其實從更廣義的層面講,這個話題從區塊鏈誕生以來就一直存在。區塊鏈錢包地址與私鑰加密的技術體系,有時很難與現實世界映射,很多人在做類似嘗試時,很自然的想到將“身份”引入到區塊鏈。比如說DID,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DID是SBT概念的前身。

并且稍后我會介紹,我在研究關于身份與契約的話題時,會發現其實這件事很早就有人做過相關論述,這跟我們談到的區塊鏈上引入身份有很大相關性,可能也是一個有關SBT的更深入的解讀視角

Shaun

當時我們在翻譯Vitalik這篇論文的時候,有社區的小伙伴詢問過關于作者背景資料的相關問題,像Vitalik大家都比較熟悉了,所以大家對GlenWeyl跟Puja可能會感覺陌生也更感興趣,您可以在這里跟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嗎?

Will

這個話題我想從我自己跟SBT的淵源聊起。關于SBT的概念,實際上也是討論去中心化社會的身份的話題;我之所以關注這個話題,也是因為在我自己我跟另外一位伙伴一起做的播客《文理兩開花》里,恰好討論到了身份與契約的話題,有個英國的法學家HenryMaine,在《古代法》里提到,人們從古代到現代社會的進步,也伴隨著身份到契約的進步,也就說古代人實際上只有基于家庭部落種族的身份,而因為經濟的發展,到了人與人之間可以建立契約關系的新階段。

Coinbase首席法律官:歡迎SEC就加密貨幣監管展開對話:金色財經報道,針對美SEC主席Gary Gensler周四在其首次公開聽證會上發表的講話,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首席法律官Paul Grewal在推特表示:“我們歡迎諸如此類的關于如何正確執行加密監管的對話。事實上,我們歡迎有任何機會分享我們自己的經驗,包括哪些適用于消費者、用戶和執法部門,哪些沒用。”此前消息,Gary Gensler建議國會為加密交易所制定投資者保護措施。[2021/5/8 21:36:22]

我覺得這個話題其實跟現在整個Web3的發展其實非常相關,整個Crypto世界的發展也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進步,大家想要去建立一種更加純粹的契約關系,并能用智能合約來編寫我們之間的契約關系。后來我們聊了很多次有關身份與契約的話題,非常巧的是,我們大概在1月初的時候聊到這個話題,還發了一兩篇播客的文章,然后緊接著Vitalik在1月2號發布了Soulbound的文章,5月份發了SBT的文章。

初看這篇文章時,我還有些不以為然,文章明顯希望通過SBT來建立“身份”的體系,但實際上Token的概念,之前在以太坊上一直是作為“資產”的形態存在,即可交易的可轉讓的資產;所以在第一次看到SBT的概念時,覺得這件事好像不應該通過以太坊實現,應該是由一種超越區塊鏈的技術體系實現。

但Vitalik文章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所以后來我開始全面詳細的看這篇文章,看的過程中發現Vitalik其實是第三作者,第一作者是GlenWeyl,第二個作者Puja。當時覺得GlenWeyl這個名字總覺得好像在哪見過,后來在無意之中看《激進市場》這本書時,發現GlenWeyl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并且發現整個SBT的社區,包括中文社區和英文社區,很少有人提及GlenWeyl是《RadicalMarkets》的作者。而實際上SBT這篇文章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實也來自于GlenWeyl和Vitalik對各自所從事的工作的一種反思。這就是要說到背景了,GlenWeyl寫的《RadicalMarkets》的內容就是激進市場,是以一種更加經濟化、契約化、市場化的模型,來改造現代社會,比如說他提出投票可以不是一人一票,而是由合約的算法實現,每個人的票的權重有多少,書里也提到數據是生產力,相信大家會想到國內的提法,叫數據是生產要素。

書中提出的概念相對比較激進,且邏輯也非常符合從身份到契約的發展過程,但到了SBT這篇文章中,就會發現它完全采用了一個相反的論述,從Vitalik的角度來看,以太坊現在是一個過度金融化,并且只有純契約的一套體系,這套體系除了金融領域之外,很難跟現實世界建立聯系,反過來也無法幫現實世界建立一個更契約化、市場化的體系。

所以GlenWeyl和Vitalik兩個人對各自工作做了反思,都認為一勞永逸的想讓所有人的關系都通過智能合約來連接的想法不現實,所以只能妥協,讓智能合約,區塊鏈,錢包地址的體系,跟現實世界建立一種有效的對應關系,得出的結論就是SBT,就是針對區塊鏈的地址,創建基于社會關系發放的Token來建立社會關系,而不是單純基于交易,金融建立的關系

ZBG對話Crust品牌負責人佑安:Crust即將開啟去中心化存儲市場:據ZBG官方消息,ZBG將于2021年1月25日17:30對話Crust品牌負責人—佑安,探討波卡生態的相關熱點話題以及Crust即將開啟去中心化存儲市場。

據悉,作為波卡生態唯一的存儲項目,Crust 提供了 Web3 生態系統的去中心化存儲網絡,支持包括 IPFS 在內的多種存儲層協議,并對應用層提供接口。Crust 的技術棧還能夠支持去中心化計算層。Crust 旨在構建一個重視數據隱私和所有權的分散式云生態系統。更多詳情請咨詢ZBG官網。[2021/1/25 13:26:35]

Shaun

感謝Will老師,我在拜讀您的文章時,發現您對SBT里“身份”的概念有特別獨到的見解,您可以跟大家詳細的分享一下嗎?

Will

我們所說的身份或我自己提倡身份,在英文中指的是Status,而在說區塊鏈身份的時候,往往是指Identity,我們用一比喻,Identity指的是身份證的身份,Status指的是身份地位的身份。

這就比較有意思,中文里我們都用“身份”一詞統指,但英文中Identity和Status代表著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比如DID的角度就是通過多方的信息補充ID,在區塊鏈的世界里運行,舉例當你需要KYC時你可以通過這個ID做KYC,這是從ID的角度探討身份。

而SBT是從Status的角度來表達的,SBT的邏輯是,一個地址可以擁有多個不同的SBT,比如可以給你一個以太坊志愿者的SBT,那么你就擁有了以太坊志愿者的身份,如果你從哈佛大學畢業,它把畢業證發到你的錢包地址上,你就擁有了哈佛大學畢業生的身份。所以從這個角度講,ID一般跟個人的“肉身”綁定,是一個符號,而身份地位卻是復雜的。

但恰恰在SBT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Status身份的概念,他并沒有明確的把SBT這種方式,作為Status的一種實現手段。我個人認為是因為他想避免把SBT的概念,建立在一個目前整個行業都不成熟的概念之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對“身份地位”的概念感受很深,但在目前Web3,甚至Web2的領域里,這個概念并沒有很好的與技術手段產生聯系。

所以我個人也在做相關努力,希望Status這個概念能被整個Crypto社區接受。事實上也確實有了一些進展,前段時間我也看到了一篇英文文章,其中引用了我提過的ContractualStatus和RelationalStatus兩個概念。

同時我也為此在推特上跟GlenWeyl進行了互動,把我有關Web3和SBT的文章視頻@了他,他也迅速的轉發了,所以我想這可能也證明著這個觀點正逐漸在變得有影響力吧。

Shaun

火幣“DeFi預言家”項目對話:AKRO是協議級別的管理代幣:8月25日,火幣全球站“DeFi預言家”活動正式啟動,邀請到活動中四個DeFi項目線上對話。來自Akropolis項目的聯合創始人Kate Kurbanova分享了近期生態建設的最新進展。Kate表示,AKRO是協議級別的管理代幣,使命是為人們提供一種能確保儲蓄、投資品以及未來必需品安全性的工具,讓人們不再需要依賴于地理位置與集中交易對手進行金融交易的撮合,也不必被其它金融中介攫取基本利益。

目前正在開發基于AkropolisOS的兩種產品:Sparta和Delphi。Sparta能使用戶獲得不足額抵押貸款(借款人僅提供50%的抵押),通過不同的DeFi協議被動產生收益;Delphi能使用戶簡單地參與不同的收益耕種,被動地賺取COMP,BAL,SNX,CRV, AKRO等,并在可變的流動性池中(例如BTC)執行自動平均美元成本。[2020/8/25]

那我們接著這個話題往下聊,今天的Web3關于“身份”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呢?為什么會在Web3的語境里討論關于“身份”的話題呢?

Will

我曾和《文理兩開花》的另一位伙伴寫過一篇文章,叫《Web3的三個支柱》,其中就提到身份。這件事也很契合今天的題目:“生命無法承受之輕”,我覺得非常貼切,因為靈魂在人的生命中占主導地位,但一個幾十公斤的人的靈魂只有21克,也就是靈魂看起來很小很不起眼,但在人的整個系統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也很像現在Web3的狀況,幾乎看不到Status的存在。也有前面提到的原因,Web2在某種意義上就否定人的具體身份,從這個角度發展的區塊鏈技術,也不依賴“身份”的體系。如前面所講,缺少了這個東西,就像缺少了那21克的靈魂,想把現實社會引入到更契約化,經濟化的目標也根本無從實現,會有一系列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Status在未來一定會很重要,用我們自己的觀點來說,在未來的Web3中,身份應該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信息,資產和身份這三個基礎設施,才能撐起一個有意義的Web3。

Shaun

那我們可以就您提到的三個支柱深入聊一聊。

Will

我有關三個支柱最早的概念,也是從HenryMaine的《古代法》以及SBT,這兩篇文章中綜合出來的。從一個人的視角來看,世界上有三個東西與它是一定有關聯的,第一個是information,作為一個主體跟信息之間,其實也是Read和Write的關系,這實際上被Web1與Web2兩套體系,基本上已經比較完美的解決了。

第二個是資產,在傳統Web2的體系中,實體資產歸屬采用的是信息登記的模式,也就是把資產的信息錄入到計算機內,根據登記系統決定資產屬于誰;到了Web3和Blockchain時代,數字資產被私鑰控制。所以數字資產加現實世界的資產,也被Web3與Web2聯合起來完美解決了。這也是很多人認為的Web3的名稱由來,即Read、write和Own的結合,認為“我”在Web3時代終于可以“擁有”某些東西了。

立陶宛央行已開始與商業銀行和虛擬貨幣交易員就他們對加密貨幣的態度進行對話:在加密貨幣問題上,立陶宛央行通常是保守的,它召集了來自銀行業的代表、虛擬貨幣交易員、與ICO有關的人士,以及立陶宛財政部和金融犯罪調查服務(FNTT)的官員。在最近的一次會議討論中,提到有必要讓銀行與那些實施了ICO或加密貨幣交易的人進行交流。“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對話框,它將引領我們向前走。”[2018/4/18]

但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因為在Web3時代也只Own你自己的數字資產,比如你在讀了一篇文章后,你就算是擁有它嗎?所以“擁有”這個概念只能針對資產,而在Web3時代,它就是針對數字資產。

所以到了現階段,解決了信息和資產的問題,但身份的問題還沒解決,以太坊貢獻者、哈佛大學畢業生、芝加哥大學教授的身份跟主體一定不是Read、Write、Own的關系,ID跟Status之間是一個綁定關系,也就是常說的Youare、Iam、Heis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Web2時代是怎么表達的?同時也是大家對Web2時期巨頭不滿的原因之一,你的身份信息登記到了巨頭的系統之中,綁定的關系是在私人數據庫中建立的,外人無法獲取或無法根據你的意愿轉移給別人。舉例來說,你的芝麻信用分再高也無法在騰訊的微粒貸中借款。

而今天的Web3,其實也沒解決好身份的問題,因為你在區塊鏈上根本就沒身份,你在現實世界的身份又被Web2巨頭壟斷,它們之間不共享,無法為你創造價值。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如果有一個完整的Web3,或者我們希望讓現實社會更加算法化,契約化,其實應該有一個統一的身份體系,這套體系既具備了信息傳遞,讀取寫入的高效性,又具備Crypto領域的保密性及全局性。也就是Web2與Web3兩者的中間狀態,既有身份,又是一個統一的公開的基礎設施,還會有一些保護隱私的基礎功能在。

所以身份這個概念,除了信息和資產之外,完全有資格成為Web3的第三根支柱。它既不隸屬于Web3的信息體系,也不可能完全被Blockchain的資產體系覆蓋或替代。

Shaun

那現有的以太坊會是實現SBT第三根支柱的最好載體嗎?

Will

我在之前的分享中開過一個腦洞,現有的以太坊從底層邏輯上,是有一定能力實現Status的,因為以太坊本身的目標就是成為世界計算機,從世界計算機的角度講,它該有能力實現身份體系。

其次,大家應該知道以太坊有一個WorldState,以太坊作為新一代智能合約和數字資產平臺,不完全基于Blockchain,還有一個與Blockchain平行的一套體系:世界狀態體系。技術上是通過Merkletree解決的,這套體系使以太坊具有記錄全局狀態的能力。

此外,State和Status這兩個詞顯然有共同的詞根,在技術體系中二者也常互相替代,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記錄和改變State的計算機體系,顯然也適合記錄Status的邏輯。

但凡事都有另一面,以太坊多年來始終向著更加金融化,智能合約化的方向發展,所以當你用一套體系同時記錄資產和Status,就會發現容易把很多東西混在一起。比如最近以太坊在進行Merge,如果分叉成功,會發現里面記錄的很多Asset是無法被拆分的,比如USDC,否則就會導致兩條分叉鏈有一筆同樣數量的USDC,原本的一USDC就能兌換兩美元,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而資產的記錄規律和Status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在以太坊上構建了去中心化社會,Status一旦分叉,應該是兩個分叉上的狀態都存在,因為不能阻止大家使用分叉a或者分叉b去繼續社會的數據記錄,如果你始終用一套技術體系或數據庫記錄去記錄它們的話,肯定會產生矛盾。

所以從這個基本原則來講,如果我們考慮到身份作為未來Web3的支柱的話,那么以太坊說不定未來會把Asset和Status,對應兩套記錄方式做一個拆分。畢竟一切都有可能。

如果以太坊不往這個方向發展,那么在身份越來越重要的情況下,一定會有新時代的基礎設施出現。所以也是我在第一次看到SBT時的第一反應,或許SBT在以太坊上無法實現,再加上GlenWeyl是微軟的研究員,我就在想微軟是不是準備進軍下一代數據基礎設施,然后跟Vitalik聯合提出一個新概念呢,說不定微軟的下一代云,是要做身份的基礎設施。因為我畢竟其實還是技術出身,喜歡從技術的角度去看問題,后來在仔細研究了SBT和相應邏輯之后,我的這個觀點不但沒有消除,反而還更堅定了。

Shaun

那從技術角度出發,您覺得要實現SBT還需要走多遠的路呢?

Will

比較通俗的答案,應該就是分成短中長期。

短期來看,SBT的概念蠻好實現。因為SBT的論文里提到它的基本特性,就是不可主動轉讓,且發行人可以撤銷。這和現行的Token邏輯很不一樣了,在數字資產基礎上的Token可以轉讓,不可以撤銷。所以短期來看,一個符合這兩點特性的智能合約Token就算是SBT了,現在也有很多人在提交有關SBT的標準的提案。我之前也提到過,ERC3525可能是短期內實現SBT的最佳方案。

因為根據兩點特性,可以認為SBT天然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勛章類,我給你一個身份卡,證明你有某個身份,比如以太坊社區貢獻者,但其實在現行技術下,發個ERC721就好了,發個721的Token,給你一張小圖片就可以了。

另一類SBT呢,就是剛才舉的芝麻信用分的例子,芝麻信用分本質也是阿里發給你,不能轉讓,出現問題又會扣減,所以芝麻信用分就是天然的SBT,但是這個SBT是個數,它既然是個數字,那么它就應該是ERC20。

那問題就來了,如果想實現SBT,那EIP標準是跟ERC721兼容,還是跟ERC20兼容呢?這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所以當你想推行一個標準,就會發現我得推行一個勛章類SBT標準,還得推行一個積分類SBT標準,這無疑很消耗,但ERC3525實現了這一點,它既有一個ID又有一個Value,ERC3525實現了既可以發勛章類的SBT,也可以發積分類的SBT。

但事實上3525的提出比SBT概念早了大概一年半的時間,但是為什么會變成了一個有可能實現SBT的最佳方案呢,它不是為了滿足某個具體應用場景做的,它可以做金融票據,可以做存款憑證,也可以做SBT,3525的設計結構和理念更加底層邏輯,用哲學詞匯就是它的設計理念更加Ontological,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什么Token,只要適合3525的結構,一定就適合用3525來實現。

所以短期的SBT,其實在以太坊上用智能合約發Token就可以有效模擬SBT的實現。同時我也相信ERC3525的模型,是SBT的有利競爭者,或者說就是最佳方案。

而中期就稍微有點復雜,SBT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有很多篇幅在論述SBT應該怎么實現,比如說把現實世界的數值做哈希上鏈,形成鏈上鏈下的映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鏈下的某種關系想要上鏈,比如鏈下你是哈佛大學的教授,當想將信息上鏈又想保護隱私,該怎么辦呢,我就把它做個哈希值跟你的ID綁定,隨后只需要把數據的哈希和你擁有的哈希做對比,就能證明。這是典型的哈希上鏈。

另一種是Merkletree,我在2019年時也提出了一種模型,叫可動態變化的Merkletree。后來SBT文章里也使用了類似模型,后來我查了一下,這個模型是在今年年初由一位項目創始人,也是中國的一位女性,使用一種門動態Merkletree的模型做鏈下數據到鏈上的采集,跟我當時提出的模型不太一樣。有意思的是SBT論文中提出的模型,我感覺跟我提出的模型比較像,跟年初的模型還不太一樣。所以我覺得這應該屬于殊途同歸吧,這也是技術的特點,它沒有獨占性或保密性,大家往往在同一個時間段,先后領悟到了一個技術的關鍵點。

所以會發現SBT這篇文章中,關于SBT的實現,其實是一個中期的視角。發一個智能合約SBT太簡單了,并不能實現去中心化社會的鏈下映射。因為隱私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簡單上鏈就一切都公開了而不管是哈希上鏈,還是Merkletree的方式,都是某種程度上保護隱私的映射方式。所以要實現一個系統的世界信息上鏈,還需要更多的技術來填補,這絕不是能很快實現的,所以所謂的中期,我覺得肯定是以年為單位的。

而長期,其實更多是一個愿景,就是專門記錄身份信息的基礎設施的出現,當然這可能更快,比如剛剛開腦洞提到以太坊最近在Merge,可能明年就推出3.0,也許就有類似StatusChain的概念出現。

Shaun

最后一個話題,如果有一天Web3實現了SBT,您覺得它會如何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呢?

Will

其實這個問題還真比較難回答,因為在Web3時代,我們對生活的這個概念的角度都不一樣。SBT的文章中也舉了一個例子,所謂無抵押貸款,也就是基于信用,基于信用自然就要有身份,而想要在Web3時代有身份呢,就需要SBT。但貸款這件事,不光是有身份能解決的,涉及到信用等等多方面的問題,把問題簡單化會使人誤導。所以還是要具體場景去不同的看待。

Shaun

我們溯源了SBT概念的產生背景,深入剖析了SBT目前的發展現狀,從整條脈絡來看,Web3的新局面將不僅僅是SBT論文所描述的構建一個去中心化社會,而是基于將SBT的狀態互聯網概念深入研究后,所形成的新的Web3世界。

SBT概念的進一步研究,以及隨之而來的技術實現,將為Web3的世界帶來新的基礎設施、技術標準、以及各類應用形態。除了在相關概念和應用層面的創新、實踐,包括像SolvProtocol所提交的半勻質化通證標準ERC-3525,都有可能在Web3未來基礎設施,和技術標準領域,大有所為。

引用Will老師最新發表的文章中的一段做為總結:去中心化社會理念的實現,需要搭建一個新的基礎設施“身份層”,需要能夠同時承載“WebIII”的三根支柱——“信息網絡”、“資產網絡”和“身份網絡”。

從契約自由、到《激進市場》、再到SBT和去中心化社會,既然“身份”和“契約”這兩條串起人類社會一切活動和發展的紐帶,早在150年前梅因的大腦中便已出現,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由“契約互聯網”和“身份互聯網”所支撐起的“Web3”和去中心化社會的實現,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區別是,誰能得到天時地利人和,早一步可能成為先烈,晚一步會被時代巨輪無情碾過。

再次感謝Will老師的傾情分享,讓社區的小伙伴受益良多,謝謝Will老師。同時也感謝DAOrayaki社區。

Tags:SBTWEBWEB3以太坊sbtc幣最新消息行情ALFweb3Projectweb3.0幣種有哪些以太坊銀行幣值錢嗎

DAI
TOKEN:慢霧:Transit Swap 因任意外部調用被黑,2500 BNB 已轉移到 Tornado Cash_KEN

鏈捕手消息,據慢霧安全團隊情報,跨鏈DEX聚合器TransitSwap項目遭到攻擊導致用戶資產被非預期的轉出.

1900/1/1 0:00:00
SWAP:Uniswap 社區提案:計劃在 Polygon 網絡部署 v3 Staker 分叉以測試新流動性激勵方案_PEPESWAP

鏈捕手消息,Uniswap社區提案近期提出,社區將與PolygonDeFi團隊合作,尋求新的Staker解決方案,通過個別LP而非流動性經理或自動化策略操作員來激勵流動性.

1900/1/1 0:00:00
TER:SBF 對與 Elon Musk 購買 Twitter 曾有“潛在興趣”,愿意出資 50 億美元_MoonStarter

鏈捕手消息,據Decrypt報道,根據ElonMusk針對社交媒體平臺的法律訴訟中披露的文本顯示,SBF“有一段時間”想收購Twitter.

1900/1/1 0:00:00
VITA:Safe 發動舉報空投獵人運動,一拳打在空氣上_MPL

作者:longcrypto,DeFi之道9月8日,數字資產管理平臺Safe?發起社區挑戰,成功舉報空投獵人的用戶可獲得被舉報者25%的SAFE,剩余的75%將分配給其他所有符合條件的人.

1900/1/1 0:00:00
DAO:如何構建一款殺手級的 Web3 社交媒體平臺?_區塊鏈技術通俗講解科普

作者:DougPetkanics 編譯:白澤研究院 自2016年以太坊崛起以來,區塊鏈社區一直在尋找能夠超越金融用例、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的范例.

1900/1/1 0:00:00
NFT:BCA Gallery x OKX NFT傾力呈現Champ Medici x Dr Bombay NFT Gallery_WEB3價格

作者:einpresswireSnoopDogg(Dr.Bombay)與CordellBroadus(ChampMedici)將在新加坡線下畫廊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其NFT藝術收藏.

1900/1/1 0:00:00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