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金融時報,作者:徐貝貝,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應用與金融的深度融合趨勢愈發明顯,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產生了深刻影響。其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的同時,也對傳統金融體系和金融監管構成挑戰。平衡好風險和創新的關系已經成為全球金融監管面臨的共同課題。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我國金融體系穩健運行,風險總體可控。不過,受到經濟金融環境愈發復雜多變、外部沖擊等因素影響,金融領域風險有所暴露,金融科技應用帶來的風險隱患也愈發受到各方關注。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是多方面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在“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對于金融機構而言,一是面臨著組織機構、組織管理、業務流程的調整甚至再造,同時需要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決策要求;二是銀行需要破解內部條塊利益沖突問題,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三是相較于傳統業務模式,金融科技應用還可能產生新的合規問題,比如新技術應用場景適當性、線上貸款合作合規等;四是金融機構可能面臨IT架構適應性問題;五是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金融機構面臨人才短缺問題。“金融科技又一次改變了銀行業的科技賽道。”中國工商銀行信息科技業務總監呂仲濤表示,當前,銀行業已經進入以金融科技廣泛應用為基礎的智慧銀行階段。在這一階段,推動金融科技規范發展,必須做到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呂仲濤談到,金融科技為銀行注入新動力的同時,確實給銀行安全保障體系帶來挑戰。信息系統安全必須對經濟金融安全發展起到托底作用。對于在科技創新發展中如何保障信息安全,工商銀行多年來積累的經驗表明,一是要堅持以信息科技變革引領銀行再造;二是堅持自主研發理念:三是堅持安全生產第一底線;四是堅持科技與業務融合發展;五是堅持深化改革、優化管理。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大背景下,加強對金融科技的監管尤為重要。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如何平衡好創新和規范發展是當下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國金融科技首份全面、科學的發展規劃已于今年8月份出爐。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對于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和加強監管都有著墨。《規劃》提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發展方向已經明確,金融科技監管框架也漸漸明晰。《規劃》提出,要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建立健全監管基本規則體系,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等。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傳統的監管模式難以完全適應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必須要探索數字化監管。目前,央行正在不斷摸索監管科技的應用,循序漸進提高自身監管能力。近日,金融科技監管邁出重要一步。中國人民銀行支持在北京市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探索構建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引導持牌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金融提質增效,營造守正、安全、普惠、開放的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環境。據李偉介紹,在監管模式上,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引入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對金融科技創新應用全生命周期實施柔性監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通過提供一個風險可控的真實市場,允許金融機構探索創新產品模式,及時發現和規避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雖與國際接軌,但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在設計目標、參與者、監管模式等方面與“監管沙盒”仍存在顯著差異。例如,在中國,要“入盒”必須為持牌機構;“出盒”后納入正常產品進行監管,而不視為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此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也需要高度重視。陸書春表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是金融科技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當前,消費者數據被過度采集、非法共享、隨意濫用等問題依然存在。負責任、守底線是金融科技必須遵循的原則。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熱度高漲的數字貨幣如果在未來廣泛應用,將不可避免對金融體系產生深刻影響。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透露,從2014年啟動數字貨幣研究至今,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測試等工作。下一步,要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范圍,不斷優化和豐富數字人民幣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的出臺研究。他進一步強調,央行研發的數字貨幣實質上是人民幣的數字化,要堅持“幣花不炒”。談及如何監管比特幣、以太坊等加密資產,穆長春表示,依舊要遵循央行等七部委此前發布的《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的監管要求。
英國金融時報:2021年比特幣的飆升令黃金相形見絀:金色財經報道,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雖然通脹加劇讓黃金成為2021年表現最差的主要資產類別之一,因為在一些人的心目中,這種貴金屬的光澤在“數字黃金”比特幣面前已經褪色。經常被譽為通脹對沖工具的貴金屬,今年已經下跌了5%,盡管投資者在全球消費價格飆升時尋求保護。相比之下,比特幣在2021年出現了大幅上漲(盡管波動較大),今年迄今已升值65%。[2021/12/20 7:50:42]
馬斯克和比特幣登上《金融時報》周末版封面:在今天出版的《金融時報》周末版上,馬斯克和比特幣登上封面,文章標題為《比特幣將成為主流?》。[2021/2/13 19:40:35]
金融時報:疫情過后,數字貨幣有望憑借技術優勢獲得優先發展:金融時報6月15日刊文《后疫情時代的國際金融秩序》,文中提到,疫情極大地促進了互聯網技術對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的普及性應用和全方位滲透,顛覆性的國際支付安排技術進步正悄悄地發生變化。在西方現有的通行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背后的國家信用要靠國債體現,因而當代主權貨幣總是要受一國財政波動的影響。而在國際支付安排中使用數字貨幣,就使結算貨幣脫離了當前要受主權貨幣發行國國內政策影響的不足。同時,數字貨幣的技術支撐體系與國際支付安排的技術體系進步需求,存在著內在的一致性。疫情過后,數字貨幣有望憑借著技術優勢以及獨立性而獲得優先發展,并在將來對現有國際貨幣格局產生顛覆性影響。[2020/6/15]
動態 | 金融時報:區塊鏈金融良性發展的“三重標準”:金融時報刊文指出,發展區塊鏈等金融科技,已近乎成為當前業界的最大共識。而強調監管并非要因噎廢食。如何區分劣幣、良幣,對于投資者、機構與監管方而言或有幾個基本的標準。首先,是否建立了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和可信的風控制度;其次,是否與其他金融機構形成良性補位;再次,是否對用戶的合法權益予以充分保護,即使是號稱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應用企業,也時常因為受到攻擊而導致用戶權益嚴重受損。從愿不愿到能不能保護用戶信息安全、隱私安全,考驗著科技金融應用的前景,也直接影響著未來金融生態的健康。[2018/12/14]
編者按:本文來自頭等倉區塊鏈研究院,作者:JasonDeane,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比特幣,所謂的金融靈丹妙藥.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量化踢馬河,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對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來說,今年是頗具轉折性的一年.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DeepChain深鏈作者:不二做,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帶我去俄羅斯,否則我將絕食抗議.
1900/1/1 0:00:00編者按:本文來自頭等倉原文來自:HackerNoon,作者:AlexTopchishvili,翻譯:Annie,Odaily星球日報經授權轉載。 區塊鏈行業的營銷并不適合膽小的人.
1900/1/1 0:00:00想了解區塊鏈怎么賺錢,就需要知道區塊鏈產業都有哪些領域,并根據個人的特長和資源選擇參與的方式。區塊鏈怎么賺錢?對于最最普通的人來說,最直接的方式是投資數字貨幣.
1900/1/1 0:00:00Odaily星球日報譯者|Moni 2019年12月,數字資產管理公司CoinShares下屬研究機構CoinSharesResearch發布了一份關于比特幣挖礦網絡的報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