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出塊時間出現差異:理論與實際對比
BTC區塊時間戳歷史分布情況究竟有多符合預期?
本周,我收到了一些消息提醒,這些提醒都是關于一個時不時會出現的問題:
“BTC區塊鏈兩個小時都不能挖到一個塊的情況多久會出現一次呢?昨晚,我偶然發現了在區塊670637和638之間出現了這個狀況。”
這讓我陷入了思考,我不禁想到在過去12年中,BTC區塊時間戳歷史分布情況究竟有多符合預期?
我之前也對BTC時間戳機制進行過討論,有充分理由認為BTC的安全性很高,其時間戳背后的博弈論機制也非常完美。
金色晨訊 | 9月12日隔夜重要動態一覽:21:00-7:00關鍵詞:歐洲五國、美國、SushiSwap、Compound
1. 歐洲五國財長呼吁歐盟委員會監管穩定幣;
2. 法國財長勒梅爾:在當前情況下歐洲不會接受加密貨幣Libra;
3. 美國國會聽取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法案報告 或將從消費者保護方面入手立法;
4. SushiSwap創始人Chef Nomi返還3.8萬枚ETH;
5. ETC有關將Pow證明算法改為Sha-3的提案被拒絕;
6. Sushiswap社區發起有關使用Chef Nomi返還資金回購SUSHI的提案;
7. Compound已預留77.5萬枚COMP供社區推進治理;
8. Digital Assets Data首席執行官:主流金融仍然不信任比特幣;
9. 比特幣礦工8月收入達3.68億美元。[2020/9/12]
幸運的是,你如果有一個節點的話,就能很輕松地循環訪問所有BTC區塊頭,查看它們的時間戳。為此,我寫了個腳本,我的筆記本電腦只用了5分鐘就查看了所有的時間戳。
請注意,為了方便測量數據,BTC區塊鏈中第100個區塊之前都被我排除了,因為BTC誕生之初,礦工數量很少,發生了一些很特殊的狀況。
分析 | 金色盤面:漲跌幅榜分析:金色盤面綜合分析: 我們看今天市值前100位幣種漲跌幅榜的情況,市值居前25位的幣種僅有3只上漲,市場整體呈現下跌態勢,在BTC方向趨勢不明的情況下,資金追高意愿不強,短線觀望為主。[2018/8/21]
結果表明,有190個區塊在前一個區塊出塊后106分鐘才被挖出,占迄今挖出的67萬個區塊中的0.0028%,非常接近0.0025%的預期值!這個結果很容易通過計算得出,但只能代表某個特定時間段內出塊時間的差值分布情況。
深層次分析
如果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Felix?Weiss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提供了一種方法,能夠確定在前一個區塊挖出后的特定時間段內應該挖出的區塊數量。
這個數量能夠通過計算指數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得出。
但就出塊時間的差值而言,怎樣才能其整個歷史分布狀況與預期分布進行對比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利用指數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數,這個函數可以通過f(x;λ)=?λe^-(λx)進行建模。針對出塊時間問題,x等于上個區塊出塊后的某個時間點,λ作為率參數,等于1/600,概率密度函數用線性方式表示如下圖:
行情 | 金色熱搜榜:EOS位居榜首 DASH再入前十:根據金色財經獨家數據顯示,在過去24小時內,EOS再次登上熱搜榜榜首,XRP、ONT以及PAI排名變化較大。
具體前十名單如下:EOS、BTC、ETH、ETC、XRP、DASH、ONT、USDT、BCH、PAI。[2018/8/10]
我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也繪制出了670000區塊之后所有區塊的預期分布狀況,與上圖的形狀很相似。
于是我收集了腳本的數據,并將其放入了以下這個表格中:
顯而易見的是,下圖的x軸用對數表示更加合理,否則數據會過于分散,而觀察不到一些有趣的現象。
分析 | 金色盤面:FGI恐慌指數逼近前低:金色盤面綜合分析:FGI恐慌指數為19,3天來持續下降,市場恐慌程度逐級遞增,但之前數據顯示,恐慌指數和價格往往成反比,當極度恐慌時,往往會形成報復性反彈。[2018/8/9]
不同挖礦時期
出塊時間的預期分布是基于哈希率恒定不變的假設。但根據BTC的發展歷史,其哈希率不可能是恒定不變的。
所以我選取了三個時期進行分析。
1.?CPU時代:哈希率相對平穩。
2.?GPU時代:哈希率加速上升。
ASIC時代:哈希率增速相對較緩
CPU時代
在CPU時代,對于出塊時間少于10分鐘的區塊,實際數量比預期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將在下文進行解釋。
金色財經現場報道 量子比特幣創始人張建國:區塊鏈目前最大的困難在技術研發上:金色財經現場報道,在4月3日舉辦的2018年世界區塊鏈峰會現場,量子比特幣創始人張建國表示:“區塊鏈目前最大的困難還是在于技術研發上。區塊鏈技術其實是一次歷史性的顛覆,是一次科技革命的顛覆。那么我們回看互聯網這么多年,從一開始簡單的一個網頁,那時候我們還用網頁三劍客來做網頁,到后來的web 2.0,到今天我們可使用的一些很成熟的模板,我們一分鐘建站,很快。圈內技術也是在不斷迭代開發,從最先的比特幣的應用,到我們真正實現商用,我覺得這個最大的難點就是技術上的突破。隨著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發展,我們的技術不斷創新、不斷研發,我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技術肯定是能夠實現商用的級別的,主要在技術上要多下功夫”[2018/4/3]
GPU時代
請注意,在GPU時代,情況截然相反,實際數量比預期要多,最可能是因為哈希率加速上升。
ASIC時代
在早期ASIC時代,BTC哈希率有大幅上升,我特地選取了距離當今較近的時間段,這樣數據不會受到很大影響。我們能從上圖看出,BTC出塊數量仍然多于預期,但是不能夠與GPU時代相比。
整個挖礦時代
如果將670000個區塊的數據全部繪制成一張圖表會是怎么樣的呢?根據下圖,實際出塊時間與預期是非常吻合的,除了圖中左邊的部分。
根據上圖,我們能得知,父區塊挖出后29秒內出塊的數量遠低于預期,對此有沒有合理的解釋呢?
深入研究
在這個時間戳范圍內的預期出塊數量為30497。
另一方面,實際出塊數量是22441。
那么為什么出塊數量會相差8056?
我們發現,14296個區塊的增量是負數,其中有3549個屬于-29到0的區間范圍內,那么剩下還有大約6000個區塊,下文將會對這6000個區塊進行詳細分析。
通過繪制負增量的時間戳分布情況,我們能得出,下圖基本上是正增量分布情況的鏡像。
這是因為BTC協議允許負時間戳增量的存在,但這不是根本原因,我們要考慮到實際挖礦的工作過程:
1.?礦池會為下一個區塊生成區塊元。
2.?礦工向礦池發出工作請求,開始對區塊元進行哈希計算。
3.?礦工將完成的工作返回給礦池,形成工作量證明。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區塊元的產生頻率是多少?時間戳多久更新一次?
但是,我認為背后的答案更加復雜,因為礦工也有可能更新時間戳,這就牽涉到了研究特定ASIC應用的硬件或者固件。
上文提到,還剩下大約6000個時間戳增量是負的區塊,對這些區塊有合理的解釋嗎?我認為理論上是能夠解釋的,原因可能是時鐘漂移或挖礦軟件沒有得到很好的適配。如果你了解BTC挖礦歷史的話,早期礦工沒有組成礦池,都是單獨挖礦。所以礦工配置不能達到企業級別,這些業余礦工無法保證礦機數據與權威渠道定期同步。早期礦池都是由業余挖礦愛好者而不是全職專業人士運營。我認為,如果我的理論合理,那么隨著挖礦產業逐漸成熟,礦池軟件得到改進,時鐘漂移出現的頻率也在下降。所以我運行了另外一個腳本,按照時間繪制了時間戳增量為負的區塊分布情況圖。
根據上圖,我們能看出,不僅時間戳增量為負的區塊數量在減少,時鐘漂移問題也逐漸得到改善,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自2017年底后,只有少數區塊的時間戳增量為負。
總結
BTC大部分運行機制都基于數學原理。通過分析實際出塊時間的分布情況,我們能發現,在過去12年中,10分鐘出塊時間這個機制運行非常良好,只出現過很少的極端情況,背后的原因也很容易找到。挖礦也形成了產業化,挖礦軟件得到逐步改善,出塊時間分布狀況越來越符合預期。
這就是數學的力量!
本文內容來自于:CypherpunkCogitations
據TheBlock2月18日消息,“去中心化Github”Radicle周四宣布籌集了1200萬美元資金并將推出治理代幣.
1900/1/1 0:00:00有兩篇發表于2014年的學術論文值得關注:一篇是FerdinandoAmetrano的《哈耶克貨幣:加密貨幣價格穩定解決方案》2.
1900/1/1 0:00:00從歷史數據來看,目前正處于這種從長期持有者主導供給到短期持有者主導供給的過渡中。這種過渡雖然比2017年更快,但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現在已經離開了比特幣最初的積累階段.
1900/1/1 0:00:00珍妮特·耶倫可能對美國監管機構考慮數字貨幣持開放態度,但她似乎仍然對比特幣有強烈的擔憂。周一,耶倫在接受《紐約時報》DealBookDCPolicyProject欄目的采訪時表示,美聯儲研究數字.
1900/1/1 0:00:00原標題:比特幣和黃金為何走勢相反?春節期間全球各類資產價格統計中,比特幣和黃金分別處在首位和末尾,其背后都與通脹有關.
1900/1/1 0:00:00這是“牛市”,每天都有更多的人開始了解加密貨幣,包括機構投資者、小企業和散戶投資者。?Piplsay最近對6070名英國人圍繞比特幣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有23%的人表示愿意購買加密貨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