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過那種投資顧問,諄諄教導你要讓自己的錢增值?這個觀念,在全世界無數努力工作的人心中可謂是根深蒂固,簡直已經成了“工作”這個概念的一部分了。
重復得多了,它就成了工作文化的一部分。找一個高薪的工作、養老金賬戶里的錢有多少拿出多少,然后找一個一看名字就很有錢途的共同基金,把錢投進去,然后坐等賬戶里的數字往上漲。大多數人每兩周就會自動重復這個路徑,從不懷疑自己的智慧,也不覺得其中有任何風險。這就是“聰明人”會做的事情。現在有許多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儲蓄”,但實際上,這一金融化的過程,將退休儲蓄變成了永久性的風險承擔者,結果就是金融投資成了許多人的第二份全職工作。
很糟糕的是,一直有人在為金融化站臺,結果就是儲蓄和投資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以至于大部分人認為這兩種活動是一回事。相信金融工程是幸福退休生活的必要條件可能缺乏常識,但已經成為許多人的家傳寶訓。
-也許你只需要一種更好的貨幣TM?-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全世界的經濟體,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日益金融化。膨脹的金融化,也是“你要讓你的錢升值”這種觀念的重要推手。但這個觀念本身,只有在每個人都被同一個不幸的現實——錢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價值——籠罩之時,它才會進入主流的意識。
錢會越來越“不值錢”→需要讓錢升值→需要金融產品來讓錢升值→往復循環
觀點:Ordinals促進了比特幣交易的增長:金色財經報道,分析師Spencer Hughes稱,由于Ordinals和BRC-20活動激增,過去一個月比特幣網絡非常活躍。Ordinals是1月份在比特幣主網上推出的NFT協議,促進了比特幣交易的增長。投機者一直熱衷于鑄造比特幣上出現的任何項目,并設定高額交易費用以優先考慮他們在鑄造過程中的位置,隨著Binance和OKX等中心化的交易所增加對Ordinals的支持,這種趨勢可能會上升。[2023/6/6 21:18:03]
-美元的購買力-
這種需求的迫切程度,很大程度上是被貨幣的價值流逝速度決定的;但這只是起點,要命的是,這是中央銀行有意策劃的結果。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中央銀行,都以讓本國的通貨每年減少約2%的價值為目標,方法就是增加貨幣的供應量。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一種現實,產生了一些結果。退休金不是儲蓄起來未雨綢繆,而是投入到金融市場中并背上永久的風險,往往只是為了跟上央行所制造的通貨膨脹,維持自己的財富價值。
央行稀釋貨幣的價值,導致此類畸形需求的產生,然后導致了此類投資的流行。過度金融化的經濟體是通貨膨脹的必然結果,因為通脹引致了永久性的風險承擔并打破了儲蓄的激勵。而打消儲蓄的激勵、強制人們承擔一定風險的系統也會制造不穩定,既不能發展生產力,也不能長期維持。哪怕是最懵懂于世事的人,都能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以及,驅動金融化和金融工程普遍化趨勢的支配力量,就是貨幣媒介的破碎的激勵結構。但貨幣媒介是所有經濟活動的支撐啊。
從根本上來說,股份制公司、債券以及任何集合投資工具,都沒有什么原罪。個人的工資工具往往有結構上的缺陷,所以共同投資工具和資本分配方法可以創造價值。因資金匯集而產生的風險匯集并不是問題,金融資產的存在當然也不是。相反,根本的問題在于一個經濟體金融化的程度,以及,人們對一個破損和受操控的貨幣結構的理性反應,意外地導致了金融化程度的不斷升高。
觀點:美聯儲加息對比特幣價格影響不大:金色財經報道,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大幅加息75個基點,幾乎沒有人對貨幣政策感興趣。比特幣聳了聳肩,以太下跌。美聯儲連續第四次加息75個基點,以遏制通脹,同時又不使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加密貨幣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對中央銀行的貨幣波動和其他宏觀經濟事件做出了反應,通常會隨著令人鼓舞的消息而上漲,而當投資者更加悲觀時會下跌。這種反應在各行各業的資產市場都是正常的。[2022/11/3 12:12:01]
如果數億的市場參與者,開始認識到他們所用的貨幣是人為制造每年稀釋2%的價值的,那會怎么樣?要么接受不可避免的窮困,要么試圖用承擔額外的風險來跟上通脹的步伐。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你有了錢就一定要去投資,同時也是說,你可能血本無歸。只要貨幣的貶值不解釋,這個循環就將持續下去。本質上來說,人們在“日常”工作中已經在承擔風險了,但后來又被訓練成把自己存到的所有錢都拿去冒險,只是為了跟上通貨膨脹。這就跟倉鼠籠子一模一樣——倉鼠在這個滾輪里面不斷奔跑,只是為了能待在原地。聽起來似乎是失了智,但這就是現實。而且一定會帶來后果。
-美元的倉鼠籠子-
儲蓄VS.風險
雖然儲蓄與風險的關系常常被誤解,但是,任何人在一開始,如果想積累儲蓄,都必須先承擔風險。這種風險有各種各樣的形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追求那些別人愿意出價的東西,這樣才能得到報酬。這個過程從教育、工作訓練開始,終極來看就是不斷完善一門其他人愿意購買的手藝。
這是有風險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嘗試去對其他人有用的東西并討一個生活,同時也是默認地接受了未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如果成功了,結果可能是一個學生教室、貨架上的一個商品、一場世界級的演出、一個全職的體力勞動工作,或者是任何其他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參與這個過程人從一開始就承擔著風險,同時也期待著其他人愿意補償你所花費的時間和交付給他們的價值。
觀點:考慮比特幣新供應量,僅61家公司的購買空間可以和Microstrategy一樣多:Twitter加密人物、閃電火炬創始人Hodlonaut今日發推稱,Microstrategy現在持有4萬枚比特幣,大約還有244萬枚比特幣等待開采。因此,如果我們考慮到新的供應,在最后一個sat被開采前,只有61家公司的購買空間可以和Microstrategy一樣多,其余的則必須從hodler手中奪走。[2020/12/5 14:05:08]
補償的常見形式就是貨幣,因為作為一種經濟商品的貨幣使得個人可以將自己能提供的價值轉化為許多種其他人創造的價值物。在一個貨幣不被操控的世界里,理解貨幣儲蓄的最佳角度是:它是一個人為他人創造的價值和從他人處消費的價值之間的差額。持續只不過是推遲到未來的消費或者投資;再換句話說,儲蓄表示一個人創造出了但還沒消費的價值。不過,我們今天的世界不是這樣子的。現代的貨幣就是湯里面的那顆老鼠屎。
中央銀行創造越來越多的貨幣,導致儲蓄永久貶值。貨幣的整個激勵結構都是被操作的,也破壞了貨幣這種本可以記錄誰創造和消耗了多少價值的計分卡的公正。今天創造的價值,在未來只能買回更少的東西,就因為中央銀行武斷地允許更多的通貨進入流通。貨幣本來是為了儲存價值的;但在中央銀行有意打造的經濟體里面,每個人都不經意地被迫以承擔風險替換貨幣儲蓄,因為貨幣儲蓄會不斷貶值。貨幣儲蓄的不斷貶值,迫使組成經濟體的成員承擔不必要和毫無根據的風險。所以,除了要承擔已經承擔的風險,每個人都被迫要承擔增量的風險。
觀點:閃電網絡適宜BTC持有者長期囤幣:BitcoinVisuals數據顯示,自發布以來,閃電網絡節點數量于過去兩年內每個季度平均增加53%。閃電網絡容量也在增加,其中2019年5月,閃電網絡容量創下1100 BTC高點,而最近這一數字約為930 BTC附近。同時,在過去兩年中,閃電網絡比特幣網絡活動激增與比特幣交易量之間相關性并不強。在2900萬個比特幣地址(存幣量大于零)中,在24小時內只有2.6%的地址被認為是“活躍”的。與此同時,intotheblock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及更長時間里,一半以上的BTC沒有交易,還有14%的BTC從未發生過轉移。因此,若出于囤幣而非交易目的,更適合閃電網絡上進行長期存儲。(CoinDesk)[2020/3/25]
-PierreRochard和NicCarter在Twitter上討論儲蓄和投資-
強迫經濟體中的幾乎所有人都承擔風險,對一個經濟體的運行來說并不是天然的,也不是必要的。相反,這種安排不利于整個系統的問題。作為一種經濟功能,風險承擔本身是生產性的、必要的,也是不可避免的。糟糕的地方在于,個人是被強制去承擔風險的,這是央行制造貨幣貶值的副產品,無論這些被迫的個體是否意識到了其中的因果關系。僅當風險承擔是主觀有意識的、自愿的、是為著積累資本而承擔起來的,它才能夠是生產性的。
雖然生產性投資和由貨幣通脹引致的投資之間有灰色地帶,不容易區分清楚,但只要你看到它,就能認出來。生產性投資在市場中會自然發生,因為參與者希望提升自己以及親友的生活。在自由市場中本來就存在承擔風險的激勵。央行的干預不會有所幫助,還會添亂。
當風險承擔的起點更多是綁架而不是自由意志時,它還會變成反生產性的。這是很直觀的,而且就是因貨幣貶值而引致投資的情形。要知道,所有未來的投資都來自于今天的儲蓄。操控貨幣激勵,尤其是遏制儲蓄的意愿,會扭曲未來投資的時機和條件。
聲音 | 學者觀點:任何關于區塊鏈的討論都必須首先區分許可或無許可: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Kelvin F.K. Low與新加坡管理大學外部研究員Eliza Mik聯合發表了一篇區塊鏈技術在法律領域應用的論文“暫停區塊鏈法律革命”(Pause the Blockchain Legal Revolution)。論文開篇提到:“區塊鏈在推動法律變革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潛力,這一點早就得到了承諾,但交付速度卻很緩慢。我們即將發表的論文指出,承諾與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部分源于一系列誤解,包括某些術語的法律和技術含義的混淆。我們強調了將區塊鏈部署為資產注冊技術的陷阱,并打破了‘智能合約’隨時可能擾亂法律行業的神話。任何關于區塊鏈的討論都必須首先區分無許可區塊鏈(如比特幣)和許可區塊鏈(如Corda)。在比特幣中成立的論點在Corda中不適用,反之亦然。”(牛津大學法學院)[2019/11/12]
它強迫所有地方的儲戶參與投資,毫無必要地點燃了消耗所有貨幣儲蓄的*****。它也不可避免會創造一個燙手山芋的游戲——沒有人想持有貨幣,因為它會不斷貶值。你認為,在這樣的世界里會產生什么樣的投資?央行的冰山漸漸融化不會產生對儲蓄的激勵,而只會引發新一輪的的永續風險承擔,而大部分的儲蓄都幾乎立即就會倒回去承擔風險、投進金融資產中,要么是個人直接操作,要么是吸收儲蓄的金融機構的間接操作。更糟糕的是,這兩件事情的混淆是如此嚴重,以至于大部分人認為投資,尤其是投資金融資產,就是儲蓄。
毫無疑問,投資絕不等于儲蓄,由央行反激勵儲蓄而引致的風險承擔也不是什么正常、自然的事情。任何有常識、有現實世界經驗的人,都能理解這一點。即使如此,還是沒有改變貨幣每年都會貶值這個事實,而且,對這一事實的知覺非常理性地支配著人們的行為。每個人都被迫接受了一個人為制造的困局。要讓你自己的錢升值,這種想法的背后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之一。你根本沒法讓錢升值;是央行制造了這種糟糕的困局。央行耍過的最大花招就是說服大家相信人必須永遠承擔風險才能保衛已經創造出的價值。這根本是不可理喻,而唯一實際的結局方法就是發現一種更好的貨幣,消除系統性的貨幣貶值中固有的不對稱性。
這就是比特幣背后的理念。一種更好的貨幣,為所有人提供了一條可靠的退出路徑,逃離這個倉鼠籠子。
大金融時代
無論你是否認為這是個被操縱的游戲,還是僅僅認識到了永恒的法幣貶值就是一個現實,全世界的經濟體都已經被迫接受了一個貨幣會不斷貶值的世界。雖然貶值貨幣的初衷是鼓勵投資并刺激“總需求”的增長,但當經濟激勵被外生的力量扭曲的時候,就總是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的后果。要是印錢就能解決這個世界的問題,那我想最憤世嫉俗的人也會支撐,但是,再說一遍,只有小孩子才會相信這種童話故事。印錢非但不是消除問題的魔法,還會導致問題一再地出現。現代經濟的結構已經徹底被貨幣創造的過程改變了。
美聯儲也許相信印錢可以鼓勵生產性投資,實際上創造出來的卻是錯誤投資和過度金融化的經濟體。經濟體的日益金融化,就是貨幣貶值和信貸成本被操控的直接后果。完全沒有腦子的人才看不到其中的關聯:被人為制造貶值的貨幣、沒有動力持有貨幣、金融資產的迅速膨脹;因果關系如此明顯。
銀行業和財富管理行業也是在相同的作用下形成的。就像*****販子要免費送你第一支一樣。*****販子是通過制造癮君子來創造對自己產品的需求的。美聯儲就是*****販子,貨幣通脹就是*****,而發達國家的金融化就是癮君子。制造貨幣貶值后,本來沒有需求的金融產品市場就發展了出現。各種金融產品,渾身解數,幫助人們開發能走出美聯儲挖好的陷阱的辦法。貨幣通脹了,承擔風險、創造回報的需求就產生了。
-來源:Statictica-
-來源:Statictica-
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業在經濟體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因為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股票、公司債、國債、外國債、共同基金、股票ETF、債券ETF、杠桿ETF、三倍杠桿ETF、分拆股、房貸支持型證券、有擔保債務包、債務支持型證券、信用違約互換、信貸默認互換指數、合成CDS/CDX,等等。所有這些產品都代表著經濟體的金融化,而且貨幣功能損壞越嚴重,這些產品就越重要。
每一次向資金池、打包和再打包的風險的增量轉移,都可能跟內生于貨幣的、被破壞的激勵結構有關,跟人為導致的“讓錢增值”的需求有關。再說一遍,我不是在說某些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無法創造價值;而是說,人們使用金融產品的程度以及風險層累的程度,基本上都是被一個有意破壞的貨幣政策激勵結構決定的。
-來源:Statictica-
雖然絕大部分的市場參與者在美聯儲把2%的年通脹率目標常態化之后都還能睡個好覺,但你想想政策實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后果。這意味著在10年、20年期間你的儲蓄的價值會縮水20%和35%。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創造相當于他們儲蓄價值的20%到35%,才能保持自己的財富、留在原地,你覺得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最終的影響就是大規模的錯誤投資;這些投資,如果人們不是被迫去承擔沒必要的風險才能彌補自己當前儲蓄的預計損失,就不會發生。從個人角度來看,這意味著醫生、護士、工程師、教師、屠夫、雜貨商人、建筑工人,等等,都被轉化成了一個金融投資者,將自己大部分的儲蓄投入到華爾街的金融產品中,承擔著風險卻以為沒有風險。隨著時間推移,股票的價格只會上升、房地產的價格只會上升,而利率只會下降。
-發個圖表示一下,我也是DavePortnoy的粉絲-
對于DaveyDaytrader的聽眾來說,怎么做到的、為什么要這么做,都是一個謎,而且也不重要,因為在他們看來,這就是這個世界運作的方式,而每個人都相應地做出自己的行動。放心,這一切都會以糟糕的后果結束,但大部分人都開始相信,投資金融資產只是一種更好的儲蓄方式,而信念指導著他們的行為。“多樣化投資組合”已經變成了儲蓄的同義詞,人們不認為資產有風險,也不覺得投資是一個要承擔風險的活動。雖然說這實在是太扯了,但你有什么辦法呢?要么承擔風險,要么讓你的貨幣儲蓄的購買力確定無疑地越來越小。從儲蓄的角度,這其實是進退兩難。在這場扭曲的比賽中,人們要么被迫上場,要么不能入場,沒有人是贏家。
原文鏈接:https://nakamotoinstitute.org/mempool/bitcoin-is-the-great-definancialization/作者:ParkerLewis翻譯:阿劍
為了更好地讓大家快速便捷的獲取CyberVein相關信息,現在整理了CyberVein信息平臺的全面匯總,涉及官網、國際化自媒體&社交平臺、交易所、錢包四大類平臺.
1900/1/1 0:00:00作者:AndrewHayward&StephenGraves 編譯:萌眼財經 編者按:在文章撰寫編譯前,拜登還未正式宣誓就職。目前拜登已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
1900/1/1 0:00:00摘要 受比特幣和相關加密生態系統啟發的無許可區塊鏈系統經常被宣傳為開放、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理想的促成因子.
1900/1/1 0:00:00原標題:《加密上市潮已來》2020年底到2021年初頻繁傳來加密貨幣交易平臺上市進展的消息。然而,正如比特幣ETF一直難以獲得批準,目前成功上市的加密交易平臺寥寥無幾.
1900/1/1 0:00:00本文為MulticoinCapital合伙人MableJiang發表在Coindesk上的文章HowCulturalDifferencesDriveUserAdoptioninDeFi2020年.
1900/1/1 0:00:00昨天晚上去吃夜宵,燒烤攤上的老板給我抱怨:“10塊錢才能買5個辣椒,我烤了之后最多只能賣3塊錢,別人還覺得貴,我的人工到底有多賤?”是的,什么東西都在漲價,除了普通人的勞動和收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