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原題《區塊鏈技術與治理方式變革》
作者:閆冰倩
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引起全民的關注和學習討論。事實上,2016年中國政府發布的《“十三五”國際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創新、試驗和應用,以實現搶占新一代信息技術主導權”。在隨后的兩年中,中國區塊鏈技術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
比特幣常常與區塊鏈聯系在一起。的確,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之一。不過,與2017年比特幣熱炒不同,這次社會更多關注的是比特幣背后的區塊鏈技術。不少人認為,區塊鏈技術將帶來世界的深刻變革,其中不乏這樣的觀點: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分布式、自組織”特點,現有的中介機構將逐步被取代;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業務流程的“自組織”,公司沒有存在的必要,最終形成一個無中心、無中介,自我治理、自主運行的“美好世界”。區塊鏈真的這么厲害?它真的可以完全取代所有中心節點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它又會如何影響治理方式?
“去中心化”≠完全“去中介”
從字面上理解,區塊鏈是由區塊串連而成的鏈。區塊上內容的保護和區塊的串接借由密碼學來完成。基于區塊鏈技術,交易等一些信息經網絡節點的共識機制確認后,被記錄在新的區塊上,并鏈接到現有的區塊鏈。區塊鏈技術本身所具有的去中心化、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讓區塊鏈成為創造信任的機器和構建價值網絡的基石。
觀點:在FATF審查之前,加密合規性太慢:貿易集團全球數字金融咨詢委員會主席馬爾科姆·賴特(Malcolm Wright)在星期四的2021年共識講話中對即將進行的審查感到悲觀。他說,“每個國家都在做自己的事,這實際上使我們很難遵守法規。”注:設立反洗錢措施標準的政府間機構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將于下個月舉行全體會議。議程上正在評估的是,FATF的39個成員(37個司法管轄區和兩個地區組織)在采納其監管加密貨幣的建議方面取得了多大的進步,其中包括有爭議的“旅行規則”,要求企業共享客戶信息。預計不久后將有一份最終指導文件。(CoinDesk)[2021/5/28 22:51:23]
傳統價值傳遞,無論是跨行轉賬還是資產所有權轉移,均需經過中介機構根據已有賬本對轉出方的資產進行核實確認,通過資產過戶轉移并登記。由此可見,賬本僅由第三方中介結構掌握,其信息存在被竊之潛在風險。而且,跨中介機構的價值轉移,信息需要在雙方之間來回確認,降低了交易效率。
與此相反,區塊鏈像一本公開的分布式賬本,價值傳遞可以不通過中介機構。基于算法和數據創造的信任,比中心化信任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中心化的信任中介功能將逐漸弱化,為區塊鏈所替代。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等于中介機構消亡。除了信息存儲、身份驗證和價值傳遞可以為區塊鏈取代之外,中介機構還有資產與信息的核實與收集、信用擔保等其他區塊鏈無法替代的功能。因此,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去中介,而只是代替了中介眾多功能中進行價值傳遞的功能。
觀點:GBTC溢價下跌或使機構停止購買比特幣:AMBcrypto刊文稱,灰度比特幣信托下降的溢價為投資者和交易員敲響了警鐘,尤其是在溢價從2020年12月的約30%跌至2%之后。溢價可能是機構投資GBTC的唯一動機,而不是比特幣。有觀點認為,比特幣的價格上漲集中在“機構購買”和“數字黃金”敘事上。這里的關鍵是“機構購買”是對GBTC的投資,即購買GBTC以獲得溢價。一旦溢價下降,預計需求將下降,情況也確實如此。需求下降表明GBTC的機構購買可能會暫停,甚至更糟。溢價的下降可能會導致GBTC折價,這可能是比特幣的轉折點。剩余的需求可能會轉向GBTC,進一步吸走比特幣的需求和價格。[2021/1/27 13:37:01]
區塊鏈的信任創造功能不能小覷。信任是社會運作和商業運行的基礎,對任一區塊鏈,若在其分布式賬本基礎上,提前設定好基于博弈論的共識機制和基于數字貨幣的激勵機制,便可以像比特幣一樣自主運行,而無需任何行政管理。由此可見,區塊鏈將對商業組織方式和國家治理方式可以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為治理現代化帶來了機遇。
商業組織的濃縮化
比特幣僅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一種,是典型的公有鏈代表。實際上,區塊鏈除公有鏈之外,還有私有鏈和聯盟鏈兩種模式。私有鏈、聯盟鏈和公有鏈,分別代表私有的、聯盟的和共有的區塊鏈,各區塊鏈的讀寫權限分別對某個節點、加入聯盟的節點和所有節點開放。三者的“去中心化”程度依次加強,由市場發揮的“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也依次擴大。究竟中心化能“去”多少,“看不見的手”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公司沒有不存在的必要,公有鏈可以完全取代?
觀點:灰度BTC每日購買量遠超2020年底每周購買量:1月19日,CoinCorner首席執行官Danny Scott發推稱,2020年第四季度,灰度每周平均購買2.51億美元的比特幣。上周,他們在1天之內購買了7億美元,今天,又購入5.9億美元,需要引起注意。[2021/1/19 16:30:25]
第一,在技術層面,對于區塊鏈而言,去中心化、數據的安全性和運行效率,如同不可能三角,無法同時滿足。由于所有節點均有讀寫權限,公有鏈具有最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然而運行效率最低。例如,比特幣每秒不超過10筆,而以太網每秒幾十筆的運行速度,注定其難以進行大規模交易。與此同時,公有鏈必須依托代幣的激勵機制以實現自運行,導致礦工挖礦重復計算,造成巨大能源消耗。因此,是否完全“去中心化”,需要對公有鏈運行的資源消耗和由此帶來的行政效率的提高作權衡取舍。
第二,拋去公有鏈技術的約束,公司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如今大多的分析習慣從“企業的邊界”出發。公司內部生產成本和在公司外部市場化生產的成本比較,以決定哪些業務是“內部的”,哪些是“外部的”,從而確定公司邊界。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技術大大降低了合約簽署、管理和支付的成本,公司可以將一些非關鍵業務外包,從而全球價值鏈的鏈條將更加細化。然而即便公有鏈技術發展,讓不同業務的協調成本在公司外部與內部一樣都趨于零時,也并不意味著全球化生產鏈上不需要公司節點。一些公司所獨有的競爭優勢意味著在公司內部協調和建立信任,依舊要比公開市場具有更高的性價比。這些競爭優勢可能來自其掌握的核心技術,也可能來自各活動組成的系統整體或者制度本身的優勢,即使市場可以模仿系統內的任何活動,也無法獲得同樣的好處。
觀點:推特采取的措施不足以防止再次發生黑客攻擊事件:針對推特發生的大規模攻擊事件,惡意軟件實驗室Emsisoft的威脅分析師Brett Callow表示,Twitter隨后采取的安全措施可能還不足以防止將來再次發生此類事件。
他說:“毫無疑問,盡管Twitter將致力于改善其安全性,但事實是,還沒有一種完全確定的方法來防止帳戶被接管,并且類似的事件幾乎肯定會再次發生。”(Cointelegraph)[2020/7/21]
因此,縱觀現有的區塊鏈應用,大多均集中于私有鏈和聯盟鏈,借助區塊鏈某方面優勢來彌補現有商業模式和組織方式存在的缺陷。換一種新的底層架構和信任創建機制,公司將繼續存在,并可以將越來越多的易于模塊化的業務交由市場來負責,只保留關鍵能力以實現其競爭優勢。公司將變得更加濃縮,邊界不斷向內延申,公司間的合作也更靈活。這種全新團隊協作方式將促進創新和價值的共享。
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如果說在區塊鏈之前,第三方中介機構的設立是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那么區塊鏈之所以能“去中心化”,不再需要中介機構的背書而實現價值傳遞,也正是因為信息透明度提高,解決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在交易雙方之間建立了信任。可以說,信息對稱是一切經濟交易活動高效率運行的前提和基礎:在信息對稱和完全競爭市場的作用下,“理性經濟人”的利己行為卻能最終實現資源最優配置,促進公共福利的提升,這也正是被亞當·斯密稱為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現實生活中,完全競爭市場少之又少,絕大多數情況是信息不對稱,或“市場失靈”的情形,需要政府或第三方監督機構介入,通過中介機構這樣“有形的手”來促進資源合理配置。政府或第三方機構的監督往往耗時又費力,例如對貸款企業資質的核定便需多名工作人員數日工作付出。區塊鏈通過算法來創造信任,使“看不見的手”的市場作用得以重新發揮,從而降低系統維護成本。
聲音 | Roger Ver:BTC在2011就發生了變化,不再是當初的BTC,我的觀點沒變:比特幣耶穌最近表示,BTC在2011就發生了變化,不再是當初的BTC,我的觀點沒變。Roger Ver一直對BTC持負面態度,3月份表示Bitcoin.com錢包將不再支持比特幣核心錢包,一直認為BCH就是符合中本村白皮書愿景的BTC,并一直向外界推廣使用BCH。[2018/7/29]
“看不見的手”不能在所有領域代替“看得見的手”的作用:編制區塊鏈應用的依據大部分還是要依據現實世界中的法律,例如資產認定;網絡上的糾紛和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災害,還是需要第三方獨立機構來仲裁和救濟。但是,借助區塊鏈力量,政府治理將變得更加透明、高效和現代化,公共事務的處理更是如此。例如,身份認定,可以借助區塊鏈技術不可隨意篡改和可追溯的特性,將每個人身份信息記錄在區塊鏈網絡,構建個人專屬的數字ID,進而省去傳統身份信息數據管理支出,省去開展身份認定相關活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再如醫療,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患者電子病歷,將患者在不同醫療機構的數據鏈接在一起,保證患者以更低費用獲得更精確的診斷。又如中央財政撥款和地方債務,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對賬款進行記錄和追蹤,明確中央撥款和地方借款的去向是否真正落到實處,有效避免賬款的不良使用。最后,垃圾分類甚至可以使用基于區塊鏈的物聯網來加以實現。
區塊鏈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不僅體現在治理技術的現代化,而且體現在由此帶來的治理關系的根本性轉變。一方面,區塊鏈不可篡改性和信息透明的特性,意味著政府可以將治理的權能分化和轉移給社會公民來共同治理。同時,基于區塊鏈的電子征信系統將促進培育社會公民的自覺性,實現其“自我統治”。另一方面,政府的治理將更透明,精準扶貧等一系列促進公平的政策可以點對點實現,政府和社會公民實現對公共事務的合作管理。
未來之路
區塊鏈技術目前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尚未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諸多技術需要攻關。
第一,區塊鏈在性能上尚不能支持大規模的商業應用。由于需要所有節點的認同,公有鏈交易速度最慢,而聯盟鏈和私有鏈的速度相比之下會快些。未來應探索與鏈下云計算等技術的結合,以提高計算能力。
第二,在安全性方面,智能合約的設計以及比特幣等一些數字貨幣的交易平臺易被黑客攻擊。例如2018年BeautyChain智能合約出現重大漏洞,黑客通過此漏洞無限生成代幣,導致該代幣價值幾乎歸零。代碼的開源性帶來信息透明,也蘊含了潛在風險,區塊鏈的安全性需經過層層嚴格把關,合約代碼需經歷反復測試后再上線。
第三,公有鏈的共識算法和基于數字貨幣的激勵機制仍有改進空間。例如比特幣的挖礦設計和基于數字貨幣的激勵機制,容易導致獲得比特幣的機會集中在少數礦池或節點上,使得比特幣被少數人占有,形成壟斷,違背原本“去中心化”的設計初衷和實現真正的“共享經濟”愿景。
第四,相應的監管措施還需要跟上,尤其在數字貨幣交易以及通過首次電子貨幣公開發行進行融資方面,規避洗錢等不法行為,加強區塊鏈節點的可追蹤性。
區塊鏈完全“去中心化”不是目的,信息透明與不可篡改性才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潛力所在。面對新技術沖擊,正確態度不是打壓,而應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并思考如何運行新技術來改善運作流程、提高治理效率。在改進過程中,公司進一步塑造和凝練出新競爭優勢,國家治理逐步實現現代化。
當然,區塊鏈技術仍在發展初期,一些技術和法律問題有待解決。我們可能還看不清未來的發展,就像30年前無法想象互聯網如今日一樣涉及生活之方方面面。但可以想象到的是,區塊鏈技術終將重塑商業世界的組織方式和國家治理方式,同其他技術一起,共同推動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和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實現。
數據:Carol 編輯:畢彤彤 來源:PANews Spot On Chain:一交易者在LBR漲前逢低買入約5.5萬枚代幣:金色財經報道,據Spot On Chain在社交媒體發文稱.
1900/1/1 0:00:00來源:北京商報 12月23日,有消息稱,騰訊發布通知,經相關事業群負責人審核決定,將成立數字貨幣研究項目組。對此消息,記者向騰訊方面求證,對方未否認該消息,并稱暫無更多信息提供.
1900/1/1 0:00:00作者:XiuMU 來源:比推bitpush.news加密機構經紀人BitOoda宣布已經獲得了7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1900/1/1 0:00:00據Trustnodes12月21日報道,以太坊2.0協調員丹尼?瑞恩在最新的以太坊2.0進展報告中公開表示:“一切正在成為現實.
1900/1/1 0:00:00原文鏈接:https://vanrijmenam.nl/why-tokens-matter-how-clarify-path-towards-tokenisation/作者:Larry.
1900/1/1 0:00:0012月20日,在2020數字科技年會暨零壹財經新金融年會上,數字資產研究院院長、經濟學家朱嘉明以《華爾街、硅谷、WTO、IMF的衰落與啟示》為題進行了演講。以下為演講內容精編,由巴比特整理發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