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如何實現大規模應用?這個問題已經是行業蓬勃發展最亟需解決的問題。
圍繞這個問題已經產生了許多熱點,比如2017年的「公鏈」,2018年的「DApp」。每次熱點的提出,都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行業前行的希望,但結果總是差強人意。
2019年被寄予厚望的去中心化金融,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廣袤前景,但仍難以從小眾社群走向大眾市場。
以太坊DeFi生態的系統整理,涉及100多個項目,來源:BlockGenesis,2019.03
這其中的鴻溝源于兩個群體的屬性相差甚遠:
能力高超和極具探索精神的黑客們,同實用至上和服務實體的商人們,似乎天然存在著對立。
這個鴻溝并非不可縮小。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中,自由軟件發展至開源軟件的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我們期望回顧自由軟件到開源軟件這段歷史,結合當下Defi和金融的發展困境,給出一點亮光。
始于黑客社群的“自由軟件”
“出于興趣而解決某個難題,不管它
有沒有用,這就是黑客。”——RichardStallman自由軟件基金會創始人
回到1969年,影響世界的操作系統Unix誕生于貝爾實驗室。這個“名義上”永遠不會開源的操作系統,其實一直在Unix社區中的黑客們之間被自由地共享著源代碼。
對于黑客來講,被禁止了解一個優秀技術的技術細節,就阻止了他們從這個技術中受益并創造出新的技術。在Unix社區中,信息的壁壘被打破,技術的自由交流使得黑客們能夠深入了解技術,并不斷構想出新的技術。
有時候人們很難想象為什么黑客如此執著于開放的環境,或許對于創造力自由生長的土壤的保護的本身也在保護黑客自己的創造力。在其中,最有影響力的當然非RichardStallman莫屬,帶著一種天然的斗士精神,發起了自由軟件運動。
Curve社區討論如何分配Synthetix跨資產交易費:根據YFI創始人Andre Cronje此前發布的鏈接,在Curve用900萬USDT兌換895.3萬枚sUSD,隨后利用這些sUSD在Synthetix交易所完成交易,獲得6689.94枚sETH。有社區成員指出,26859美元的費用收入將分配給Synthetix(SNX)質押者。
Curve團隊成員向社區征求意見,Curve跨資產互換將Synthetix作為橋梁,Synthetix將小部分交易費返給Curve,如何分配這些費用?其中列出四個選項:veCRV持有者、LP、兩者都分配、兩者都不分配。[2021/1/21 16:41:10]
“完全開放!去版權!”,和版權系統宣戰。
自由軟件起于GNU工程。GNU工程期望開發一個100%自由的、兼容Unix的可移植操作系統。最終1991年,LinusTorvalds編寫了基于GNU的內核核心組件,使得GNU/Linux系統被大量運用起來,也讓自由軟件的概念愈加廣為人知。1989年的《紐約時報》甚至將RichardStallman稱為“最后的一位黑客”。
Linux之父:LinusTorvalds
他認為,互聯網上制造的東西和實際上制造的東西不同,他們可以大量被免費復制,因此就不應該有任何限制,應該被
“免費傳播”。
RichardStallman花費了大量時間宣傳他的自由軟件理念,同時提出了Copyleft這一和Copyright相對的概念,以保護自由軟件的這種自由:它允許他人任意的修改散佈作品,惟其散佈及修改的行為和作法,亦限定以Copyleft的方式行之。
RichardStallman憑借自己在美國黑客圈的影響力和崇尚自由的精神吸引了一群頂尖的計算機黑客來開發自由軟件,并成立了自由軟件基金會。
可就在那時,自由軟件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直播|“后浪”仙女58Coin-小貝如何乘風破浪:金色財經 · 直播主辦的《 幣圈 “后浪” 仙女直播周》第7期20:00 58COIN|市場總監小貝將在直播間聊聊“幣圈‘后浪’仙女如何乘風破浪”,感興趣的朋友掃碼移步收聽![2020/7/1]
自由軟件的困境
說來也奇怪,自由軟件的本意是期待更多的軟件不受版權保護的限制,被更多的人使用。但是,Copyleft許可強制那些使用copyleft的開發者必須將他們的代碼繼續以copyleft形式存在,或者是強制被免費使用。
這種強制共享的協議,給了最終用戶最大的自由的同時,也使得開發者無法以此牟利,而失去了以開發自由軟件維持生計的可能性。
自由軟件和知識產權的版權體系就敵對了起來,一直無法融入商業中。
Richard在理想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了,自由軟件運動期望所有人首先先擁護一套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強限制性規則,然后依照規則行動,雖然自由軟件規則能帶來共享,但和當時的環境是對立的。開發自由軟件無法帶來商業回報,使得其影響力難以擴大。
實際也是如此,自由軟件的推廣十分艱難。到了1999年發布了GNOME1.0之后,使用的人和維護的人也依舊局限在黑客圈中。自由軟件逐漸成了黑客群體中一個神秘的存在。
GNOME1.0
開源軟件分叉了自由軟件
開源軟件起源于自由軟件,但卻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故事。
在Linux出現之后,Linux連同其他開源項目逐漸和GNU分離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分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Linux開發協作團隊無法忍受GNU以中心化小團隊作坊式的協作模式,而需要一個分布式的方式。
BrucePerens,將開源軟件的核心定義為開放源代碼,共享已經開發完畢或者正在開發的代碼,并不限制人們將那些開源代碼作為商業用途。這種擁抱市場的做法也進一步使得開源文化迅速在開發者群體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使用。
英格蘭銀行正在探討如何將CBDC引入現有市場:英格蘭銀行(BoE)正在權衡發行以英鎊為單位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利弊。他們剛發布了一份長達57頁的報告,探討了如何將CBDC引入現有市場,既充當價值存儲又用于日常交易。據悉,英國中央銀行逐漸意識到,數字英鎊可能會破壞當前的銀行體系。但是,數字貨幣可以利用最新的金融科技,使消費者更輕松快捷地進行交易。(Cointelegraph)[2020/3/13]
“自由軟件運動為用戶的計算自由而戰斗;這是一個為自由和公正而戰的運動。相反,開源理念重視的是實用優勢而不是原則利害。”
借用自由軟件基金會的原文,我們確實看到開源文化同自由軟件文化明顯的區別。
開源軟件最終成為主流
大多數人并不想要一場戰斗,只是期望更快學習掌握知識并提高項目質量。開源代碼協作能夠聚集眾人的創造力,并站在最前人智慧的經驗上繼續創造,使得創造本身變得更有效,更便捷。
另一方面,開源文化的廣泛傳播得益于Github的發展,它讓全球協作共享變得非常方便。
當Github讓特定領域最專注的人能進行協作,并將成果更廣泛地分享給需要這個成果的使用者,且能足夠迅速地收集到反饋并立即應對,這就促成了這群最優秀的人更有效、目標更明確、更有創造力的工作。而這些步驟在Github上面都無一例外的通過簡單的工具實現了。
開源的目標就如同一種生活態度,將那些好的東西分享出來,期待更好的出現,也期待自己能夠變得更好。所以,我們會發現,開源很自然,因為這是目前處理信息過載的世界的最為正確的姿勢。所以到了2015年,連微軟也最終選擇擁抱了開源軟件和開源社區。
自由軟件對去中心化金融當下困境的啟示
復盤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的分叉,或許我們就容易發現和去中心化金融的可擴展性困境的共性,自由軟件過于強調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忽略了人們實際的需要和社會的接受程度。
聲音 | Jeffrey Wernick:華爾街不喜歡比特幣 不知如何用它講好故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與金融學博士、區塊鏈和比特幣項目早期參與者、Uber和Airbnb早期投資人Jeffrey Wernick稱,華爾街不喜歡比特幣,或因不知如何用其講好故事拿下高估值。Wernick認為,現在的華爾街的公司估值模式已經從傳統的現金流折現模型(DCF)轉向通過炒作故事概念來獲取高估值。他認為,DCF是里的清的帳,可以通過現有現金流、未來增長預期和折現率定價求得。在這種模式下的高估值是因為,低融資成本下的低折現率導致的。Wernick解釋,在炒作概念的估值模式里,項目方會找博士來撰寫估值模式和框架,并稱這是正確的估值方法,接著再找更多人的輸出類似的觀點,造成一個所謂的共識,最后再說服其他人接受這一共識。之后,他們會如法炮制的輸出“為什么這家公司估值應該比去年更高“的共識。但是,這些始終都是概念。Wernick還指出,特斯拉就是通過炒作概念來獲取高估值的,通過不斷地講故事來維持高估值、保證投資人不受損失。[2019/6/21]
黑客是一群基于興趣而創造并期望解決難題的另類。所以,對于他們來講,解決世界的技術難題是他們的樂趣所在,創造過程本身就給了他們足夠的回報,使得他們沒有太多精力去想使用者實際上會遇到的一些阻礙。
這很正常,但解決難題和服務于人們的實際需要之間的路總要比黑客想得更長。熱衷去中心化金融的黑客們正是有這種強烈的傾向,期待通過解決技術問題,讓區塊鏈技術能夠解決一切中心化產生的問題。
但事實上,真正偉大的黑客卻往往能夠想得更進一步,當他們創造了偉大的作品的時候,他們同時關心其他人能夠獲得的利益和益處,甚至愿意降低他們自己能夠獲得的收益。著眼在實際使用者的需要上,用高超的技術去服務這些真正的需求。
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給我們一個很正面的例子,正是對于BTC維護者利益的換位思考,促使他設計出了POW的獎勵機制。
去中心化金融可擴展性困境
讓我們回到去中心化金融的困境,看看這個困境是如何造成的。
期望分布式賬本同時具有去中心化、可擴展性以及安全性,這被行業稱為“三難”。從目前看是無法同時實現,只能兼顧其二。
聲音 | 薛蠻子:行業應重點關注如何建立信任機制:著名天使投資人、UT斯達康創始人薛蠻子在“重構新生態”2018全球第五屆區塊鏈技術應用論壇上,就區塊鏈投資提到:很多散戶依靠對百倍千倍的幻想而去投資數字貨幣是非常危險的事。同時就區塊鏈監管也提到:如何在倒“洗澡水”的時候怎么又不把“澡盆里的孩子”倒出去,這是個很有技術難度的事情,也是短時間內很難實現的事。個人認為:接下來行業內胡亂“割韭菜”行為肯定行不通了,如何建立信任機制才是行業內應該去做的事情。[2018/7/26]
去中心化金融追求去中心化至上,總被認為是去中心化金融首先必須做到的。
如果“去中心化”被放置在最高位,那么安全和可擴展性只能兩者取一。安全對于金融是核心,自然“可擴展性”就是三個屬性中最低位,難以有突破。
那么既然開源軟件放下了自由軟件的“絕對自由”,成就了當下的繁榮,我們或許也可以順著這個思路放下去追求去中心化金融的“去中心化”,轉個角度看待Defi所要服務的對象的真正需求。
傳統金融遇到的困境
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對象,本質和金融服務的對象是一致的。
那么目前金融系統真正的痛點在哪里呢?
當一般人面對銀行保險證券所推出的龐雜的金融產品時,總是讓人望而卻步,有很多“專家”的推薦,但魚目混雜,無法辨識。傳統的保險合同,基金說明書,理財產品讓普通人都很費解。對金融系統中合約條例的理解和對于代碼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條件或多或少被有意隱藏,你需要去猜測背后的意圖,這大大使得金融對于普通人的服務性弱化了。
如果說商業是人類有效配置資源的市場途徑,那么金融就是在優化這種資源配置。
從歷史的角度看,現在會計制度讓企業財務的透明開放,成就了股份制公司,金融市場則讓股份等證券上市自由交易,讓資本流動更充分,金融的宗旨都在幫助服務和被服務的人群有更容易的交互,打破因為利益關系而互相不信任的僵局,使得彼此能夠更好的協作并交換和共享資源;幫助公共資源更好地被統一管理,讓供應資源方和需求方建立更直接的關系。
在追求資源配置最優的過程中,是否中心化從來不是首要問題。如果有一個特別可靠、特別能干又特別適應變化的中心組織或者個人,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那么信任這個中心組織或者個人是最省力也是最經濟的做法。核心問題在于,資源該以怎樣的形式集中和分散,對于整體發展最有利?
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場景,不管以組織之名,還是個人之名,都如同一個黑箱子,當我們把資源集中到這個黑箱子之后,我們無法知道資源的走向,使得這個組織內部有作惡或者過度尋租的動機。
而尋租成本的提高更導致了組織內部缺乏足夠的透明度,使得組織內部彼此的信任降低。在利他者不斷受損的復雜系統中,人只能通過自利的行為獲得生存,這大大增加了資源配置和交換的成本,和金融本身的目的就背道而馳了。
這就很好的能夠理解“去中心化金融”為什么那么讓人興奮了。但核心依舊不是“去中心”,而是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的使用金融。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覺得使用“開放式金融”替代“去中心化金融”更好地能夠服務于這一目標。
協議化,讓金融更友好
如何讓金融被更多的人簡單的使用呢?
在我們看來,Defi給到我們的無價之寶在于可以讓金融服務不再“基于平臺”,而可以“基于協議”。開放式金融當然也倡導金融服務協議化。
“協議”和“平臺”有什么區別呢?一句話來講,協議化應用和平臺應用的區別在于協議化應用其本身就是服務,或者說協議化應用所提供的服務就是其自身。Defi核心解決的問題就是在協議化應用被使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同時完成價值轉移的過程。
從“平臺”到“協議”,這個變化是巨大的,如果提供服務的過程和收取服務報酬的過程是獨立的,那么在服務和支付綁定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摩擦,而Defi就通過分布式賬本和智能合約來完成這個綁定過程。
對于類似借貸這種簡單的邏輯,不需要人的干預,就可以完全使用智能合約來構建流程,而對于一些復雜的邏輯場景,這個綁定過程也需要一些人的干預,所以智能合約和Oracle還有節點維護者等等角色都會加入,但相對于傳統的平臺商業模式,則大大方便了。
這是一個不爭的趨勢。越來越多互聯網行業巨頭都開始明白協議化最終能夠取代平臺化,同時期待一種自我變革。超級平臺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協議化服務就可以解決。
JackDorsey,twitter的創始人,推文公開說“社交應用的推薦算法都不能開源,用戶沒有選擇的自由,同時社交應用出于自己的利益,會去推容易吸引眼球的內容,而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內容。”
另外,對于平臺,當人數指數增長之后,信任危機會越發嚴重,Facebook的隱私泄露丑聞就是一個不爭的實例。
所以,如果讓金融服務協議化,每一個金融服務就可以根據場景,自由選擇需要的節點配置方式,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無論單中心節點、多中心節點、分散的節點等各種方式都可以成為可能項。這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務的彈性和便捷性,更好的起到資源的優化配置作用。
開放金融是破局之道
再來看一下MulticoinCapital對于開放式金融的注解:
“將價值單位,比如股票、債券、房地產信托、現金變得可整合、和編程,可銜接在開發賬本上,資本市場將更可獲得和高效。就如同100年以來不斷激增的市場產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創造,開發式金融將會將資本市場變得更高效、容易每個人獲得。”
是不是覺得很自然?更近一步,開放金融使用分布式賬本技術,將所有的價值轉移過程通過一個開放式賬本上的接口提供支持,并通過通用的開源的可組合的智能合約,普通企業和個人也能更方便構建符合自己的金融服務。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姚前在《基于區塊鏈的新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一文中明確指出:
“資產數字化的更深層次的涵義是,數據信息將是原生的,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證與他證,從而引申出了自金融模式,經濟前景和意義不可估量。”
在金融的視角下,資產永遠是核心。而姚前點出的“自金融模式”,讓那些資產數字化帶來的可自證與他證的數字資產,大大簡化普通人使用金融服務的門檻。換句話說,
開放式金融的基礎設施讓資產真正回歸了金融的本位。以太坊對于可替代資產和不可替代資產的區分踏出了第一步,而最近Algorand2.0則更明確地提出了使用標準資產給資產做了分類。
在ASA框架中,資產的一個維度是可替代性,而另一個維度則是受限制性。在可替代性上,Agroland不同于以太坊,在Layer1就實現了可替代和不可替代通證。在在受限性上,很多黑客因為不喜歡受限制而有意忽視這層功能的開發。但事實上,權限的管理和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證通過通證管理者(TokenManager)來實現基于角色的資產控制,使得Algorand能靈活應對了各種應用場景,同時發布符合任何國家或國際法規的通證也變得非常容易。我們認為這一分類對于開放式金融的落地應用是關鍵的,也值得其他公鏈借鑒和學習。
圖片來自A16zblog?《OpenSource:FromCommunitytoCommercialization》
值得慶幸的是,2019年是開源軟件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年,我們相信這僅僅還只是一個起點。開源文化孕育了去中心化金融,帶著對于黑客精神的敬意,也帶著務實的服務心態,換個角度,期待與你一同擁抱開放式金融!
參考資料:
1.
為什么開源誤導了自由軟件的重點?
2.自由軟件15年
3.紐約時報:一個人為自由軟件的戰斗
4.自由和開源軟件歷史上的歷程碑
5.什么是copyleft
6.為什么很多優秀的軟件公司和開發者愿意開源和共享?
7.Multicoin:交易所即開放金融
8.開源運動,從社區到商業化
9去中心化金融有多去中心化
10.開源軟件的定義
11.開放金融圖譜
12.Algorand2.0—TechnicalInnovationsandUseCases
Tags:去中心化金融區塊鏈COPLINU去中心化金融FA區塊鏈包括哪些方面ethylenecopolymerBULLINU
出品/CoinVoice 文/松雨 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JeanTirole判斷我們正在經歷或者馬上要面臨貨幣戰爭,不僅僅局限于有形的貨幣,還會包括虛擬貨幣、加密幣.
1900/1/1 0:00:00來源:證券時報,原題《官方認證!權威區塊鏈概念名單曝光,六大規則選股,隱藏多只翻倍牛股》 作者:數據寶謝伊嵐 區塊鏈官方名單來了.
1900/1/1 0:00:00這個專利申請其實早在2015年3月就首次提交了,直到2019年12月17日才由美國專利商標局正式授予。這項技術使用戶能夠使用綁定到錢包地址的電子郵件地址進行比特幣付款,而且無需支付交易手續費.
1900/1/1 0:00:00在數字經濟時代DT,數字資產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和發動機,數字資產包括資產數字化和數據資產化,數字化轉型和升級已是基礎和必然.
1900/1/1 0:00:00本文將總結現有圍繞著以太坊2.0Phase2的研究成果,重點關注中繼網絡以及手續費機制。每種提案都有其不同的權衡取舍,而且被不同的平臺所采用,因此做一次合理且全面的匯總,能讓新入門的研究者更快上.
1900/1/1 0:00:00原文:上證報 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曁中國金融論壇年會21日在京召開。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會上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央銀行和貨幣當局開始關注穩定幣對貨幣主權、資本管制、支付體系監管等公共.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