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比特幣 買比特幣
Ctrl+D 買比特幣
ads
首頁 > Ethereum > Info

STA:如何給PoS項目估值?“三池模型”了解一下_starl幣跑路

Author:

Time:1900/1/1 0:00:00

Placeholder基金合伙人ChrisBurniske是加密資產估值領域最知名的研究者,他于2019年4月26號發表了博文《ValueCaptureandQuantification:CryptocapitalvsCryptocommodities》,即《論價值捕獲和估值:加密資本與加密商品》,提出PoS通證在有些情況下是資本、有些情況下是商品,應該分別分析,再加以匯總。受到Chris文章的啟發,結合RandomCapital對通證估值方法的研究,我提出PoS通證三池分析模型。

三池模型的基礎是:人們持有加密通證的目的不同,加密通證也以不同方式參與經濟活動,由此呈現不同的資產性質。可以把每個資產類別想象成一個蓄水池,通證就像水一樣存在蓄水池里。與此同時,加密貨幣市場是緊密聯系的統一市場,通證共享一致的市場價格。通證的持有者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價格預期和風險偏好,選擇買入或者賣出通證,也可以改變通證的資產類型。因此資產池之間是相通的,就好像相互聯通的水池,水面總是一樣高,水可以在池間流動。如果對某類資產通證的需求上升,資產池容量變大,就從其他資產池吸收通證流入,在其他池容量不變的情況下推升通證價格。反之,如果對某類資產通證的需求下降,資產池容量變小,就會溢出通證。如果其他池容量不變,通證價格被拉低。注意:水位和幣價是相反的,水位越高代表幣價越低,這一點跟直覺不符。

PoS通證的長期投資者會做驗證人或者委托人,通過Staking獲得收益。Staking的通證直接參與了生產,因此屬于資本。短期投資者為投機目的持有的通證通常存放在交易所,隨時準備進行交易,資產類別屬于商品。對通證做價格投機非常類似于炒大宗商品,而且相比于原油、大豆、銅等大宗商品,通證的供應缺乏彈性,更加有利于價格投機和價格操縱。出于使用目的持有的通證的資產類別是貨幣,貨幣屬性的通證一般存放在用戶錢包內,準備用于支付等目的。

資本池、商品池和貨幣池是相通的,即通證在三種資產類型之間不斷轉化。短期投資者如果看好長期價格走勢,會把全部或者部分通證用于Staking。長期投資者也隨時可能選擇將Staking狀態的通證解鎖,放到交易所賣出。用戶如果對通證使用的需求量增加,就從交易所買入或者提款,當有多余不需要的通證,一種選擇是做Staking轉化為長期投資,或者轉入交易所賣掉。

美國空軍和雷神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利用DLT技術幫助指揮天空:金色財經報道,美國空軍(USAF)持續進行的一系列區塊鏈投資正在進入戰斗管理系統領,其已與美國大型國防合約商雷神(Raytheon)簽訂了近50萬美元的合同。該合同的標題是“描述DLT(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在Air C2中的適用性和相關性”。合同的標題表明,雷神公司的先進技術研究人員將考慮DLT如何可以使指揮官密切注視天空以及飛行員。[2020/9/4]

資本池、商品池和貨幣池有各自不同的內部動力學,應該分別加以分析。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影響某資產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或者說在什么情況下池的容量增加,什么情況下池的容量減小,即理解三池的內部動力學對通證價格的影響。

從資產類別的角度看,PoS通證很類似于房產。自住房產對屋主來說是消費品;出租的房產對屋主而言是資本;出售的房產則屬于商品。房產的基本功能是滿足人的居住需求,以此為前提,房產才能用于出租或者出售,具有資產價值。大家都知道國內的房價高,其實也有低房價的地方,在一些經濟前景不佳、人口流失的小城市,房價非常低。當房產的消費需求在萎縮,租金價格上不去,也不會有投機資金入場炒房。類似的,在三池模型中,通證價格長期上漲的動力只能來自于貨幣池。只有不斷擴展通證的使用場景,擴大使用規模,才能長期推動幣價上漲。有觀點認為Staking是對通證的需求,能夠創造出價值,我不贊同。設計Staking機制是為維護加密協議安全,但安全本身不是目的。加密協議必須“有用”,具有交易成本優勢,能承載價值交換。世界不需要安全但無用的加密協議。

貨幣池的宏觀分析基于費雪交換方程,這也是目前絕大多數加密貨幣估值方法的基礎。費雪交換方程是經濟學關于商品交換的經典公式。MV=PQ,其中M為貨幣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是商品平均價格水平,Q為商品總量。方程的右側P*Q,是一段時期內總的交易金額。左側M是經濟體里面有多少錢,V是一段時間內這些錢平均的轉手次數,M*V還是一段時期內總交易金額。比如說某個經濟體,1年之內發生了100億元的交易,經濟體一共發行了10億元的貨幣,那么平均而言,所有的貨幣在一年內轉手了10次,也就是V等于10。費雪交換方程是公理,不需要證明。因為這個方程的兩邊都是一段時期內商品交易的總金額,只不過右側算商品,左側是算貨幣,可以說是同義反復,所以費雪方程是恒等式。

調查:大部分數字資產持有者擔心死后資產如何被處理:2019年10月到2020年6月的調查顯示,大部分數字資產持有者擔心死后如何處理資產,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不會使用遺囑、信托或者其它工具。89%的受訪者不同程度上表示他們很擔憂數字資產在他們死后能否傳遞給家人或者朋友,沒有人說完全不擔心。(Cointelegraph)[2020/7/8]

當用于加密貨幣,費雪方程的M是加密貨幣流通市值;V還是貨幣流通速度;P是區塊鏈經濟體供應的商品價格;Q是經濟體交易的商品數量。研究費雪方程是加密貨幣估值,最關注加密貨幣價格。貨幣價格包含在M變量里,M是加密貨幣流通市值,等于加密貨幣的單價乘以加密貨幣流通量,用PC代表加密貨幣單價,用CS代表加密貨幣流通量。于是費雪方程變為了PC*CS*V=P*Q。那么P*Q等于一段時間內的商品交換總金額,也就是GDP,用GDP代表P*Q,方程變為PC*CS*V=GDP,所以PC=GDP/(CS*V)。至此已經把費雪方程變形成估值模型可以直接使用的形式。也就是加密貨幣價格等于GDP除以加密貨幣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的乘積。

費雪公式變形后,它對加密通證基本面研究的提示就非常清楚了。假定V不變,GDP增長可以在貨幣價格不變得情況下增加貨幣需求,或者在流動量不變的情況下推高貨幣價格。這跟投資者的直覺是一致的,那就是區塊鏈要落地、要有用,通證才有價值。而且以通證為貨幣的經濟活動越多,金額越大,幣價上漲的動力越強。

上節用費雪公式分析對貨幣池做宏觀分析,并假定貨幣流通速度V不變。這一假設對于硬通貨法幣基本上成立,例如過去半個世紀,美元M1的波動范圍大概在5-10之間,而且變化速度很慢。但是對于“不可靠”的貨幣,流通速度要高得多。大家知道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政府治下發生過嚴重的通貨膨脹,據說當時人們拿到工資會一路小跑地去商店,購買生活必須品,跑慢了價格就會變得更高。店主拿到貨幣,也會盡快找供貨商進貨。貨幣的流通速度會變得很高。紙幣的流通受到跑步速度等物理限制,但是對于在互聯網上流通的加密貨幣,從獲得貨幣到花費貨幣可以瞬間完成。隨著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自動做市AMM等機制越來越完善,用戶如果不愿意持有某種通證,V將變得極高。

總上所述,加密貨幣的流通速度V可以在很大的大范圍內變化,而V的決定性因素是人們持有通證的意愿。由于涉及個人選擇,對V的分析只能從微觀層面進行。假設某個經濟體只存在兩種資產,一是現金,二是可以按票面價值變現、固定利息、按天付息的永續債券。如果消費者日常不持有現金,而僅僅是在需要使用現金時用債券進行兌換,而且商家一拿到現金就立即購買成債券,那么現金流通速度V就趨近于無窮大,對現金的需求趨近于無窮小。但是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因為用債券兌換現金有交易成本,例如有手續費,而且兌換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那么人們到底應該持有多少現金呢?這就是鮑莫爾—托賓模型解決的問題。

趙錫軍:央行數字貨幣重點在于如何與傳統貨幣進行融合:對于“數字貨幣研發重點和難點”的看法,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指出,其中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技術是否成熟。比特幣實際上就是數字貨幣最初的雛形,從技術層面來講,比特幣是有一些缺陷的,一旦支付量變大,就會出現支付困難或者效率下降。另外,比特幣出現過被盜等安全問題。而據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的一個內部研討會指出,央行數字貨幣,效率是非常高的,支付能力很強,說明已經克服技術方面的問題。二是數字貨幣被引入后,如何與傳統的貨幣和貨幣管理運行體系進行融合。數字貨幣的發行,是基于區塊鏈的基礎,它是有上限的,從目前來講它的發行規模取決于互聯網的算力。盡管穆長春所長也提到,央行數字貨幣現在可以突破區塊鏈的上限限制,但是破獲以后,它的發行究竟是怎么樣的,是否能夠跟我們目前的人民幣發行順利融合,這需要在制度層面有所安排。(澎湃新聞)[2020/4/22]

鮑莫爾—托賓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人們持有現金面臨著兩難選擇:持有的現金越多,損失的利息越多;但如果只保持少量現金,就要承受為了滿足日常消費需求而頻繁地把債券轉化為現金而帶來的交易成本。因而維持現金存量的問題就轉化為,使利息收入損失和交易費用兩種成本之和最小的問題。

為了便于理解,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個消費者,每天消費1塊錢。他可以在一年的第一天用債券兌換全年所需要的現金,也就是365元,到年底正好花完。這一年他平均持有的現金是365/2,等于182.5元。如果債券的年利率是10%,那么這位消費者因為持有現金損失的利息收入是18.25元。假設每次從債券兌換為現金,兌換成本為2元。那么交易成本+利息損失=20.25元。如果他改為在年初和年中各兌換一次現金,每次兌換182.5元,那么他的利息損失是182.5除以2乘以利率10%=9.125元。但是他兌換了兩次現金,需要支付兩次交易成本,也就是4元。這時候,消費者持有現金的總成本是9.125+4=13.125,比一年只兌換一次省了7塊多錢。那么是不是少量多次對話就好呢?也不是,假如消費者選擇兌換10次,利息損失確實少了,但是光是交易費就需要20元,顯然不是最優的。因此知道了1年需要的現金總量,假設花費是均勻的,再知道存款利率和兌換交易費,就可以計算出成本最低的兌換次數和每次兌換的現金量。

鮑莫爾—托賓模型的公式是:最優的兌換量MD等于根號。其中T0是需要的現金總量,b是兌換成本,i是利率。剛才的問題套用公式:T0=365、b=2、i=10%,計算出MD=60。也就是消費者每次兌換120元現金,用完再換,平均持有60元現金是最優解。

幣情觀察室 | 全球經濟蕭條 如何抓住幣圈投資機會:4月2日10:00,金色盤面邀請行情大V幣業生做客金色財經《幣情觀察室》直播間,將分享《全球經濟蕭條 如何抓住幣圈投資機會》,敬請關注,掃描下圖二維碼即可觀看。[2020/4/2]

貨幣池微觀分析的結論是:人均消費越高,通證兌換成本越高,Staking利率越低,則人均持有的貨幣余額越高,貨幣池就越大。需要注意的兩個變量是兌換成本b和Staking的利率i。為了鼓勵用戶持有現金,Staking利率越低越好。但是與之相反的需求是,為了保護網絡安全,提高Staking的比例,需要設置比較高的Staking利率。兩全其美的方法是,在Staking比例過低時提供很高的收益率,在Staking比例已經高到足以保障系統安全后,降低收益率,即動態調節。

在PoS系統中,兌換成本b是解鎖Staking損失的利息,由利率和解鎖周期決定。把此條件帶入鮑莫爾—托賓模型的公式,得出的結論是:最佳平均余額是在一個解鎖周期內用戶消費貨幣量的一半。這個結論完全符合直覺,并不需要數學推導。還是假定每天消費1塊錢,如果從債券兌換成現金沒有手續費,但需要30天的解鎖周期。那么最優的方式顯然是每次兌換30元,30元到手的時候上次兌換的錢正好花完,然后馬上發起下一次兌換請求。所以最優的平均現金余額是30/2=15元。

PoS通證從Staking中解鎖通證的兌換,可以設計較長解鎖周期來提高兌換成本。但是在現實世界,當然不是只有兩種資產類型。用戶可以選擇長期持有其他加密貨幣,僅在需要時兌換PoS通證。因此解鎖周期也不易太長,而是應該有某個合理范圍。目前的PoS系統設計都是單純從共識安全角度考慮解鎖周期,是不完整的,需要納入經濟機制設計的考量。

下面來分析商品池。首先要明確一點,商品池的博弈直接決定了幣價,但是本文對投機池的分析,目的不是預測短期價格走勢。價值投資者認為短期價格走勢不可預測,甚至也不重要。商品池動力學的分析,目的是理解價格變化對PoS經濟體系的影響。

對加密資產的價格歷史數據做統計可以發現:加密資產價格中短期走勢的相關度非常高,或者說呈現出明顯的通脹通跌的現象。2018年,市值前200名的加密貨幣,價格相關性超過0.87的超過了75%。所以通證價格短期的漲跌跟它自己的基本面關系不大,而是取決于加密貨幣市場的整體走向。但是如果把時間放長到幾年,加密貨幣價格的相關度可以變得很低。最典型的例子,在2014年1月份排名市值前十的加密貨幣,到現在已經有6個歸零了,但是同期比特幣上漲了70多倍。

動態 | 捷豹路虎DLT開發人員解釋如何通過報告路況獲得加密貨幣獎勵:英國最大汽車制造商捷豹路虎分布式賬本技術團隊的軟件開發人員Aaron Hetherington解釋了駕駛員如何通過報告道路問題而獲得加密貨幣獎勵。Hetherington稱,捷豹路虎的技術可以追蹤車輛何時何地撞到路上的坑洞,這樣就可以將維修細節發送給英國和愛爾蘭的地方議會。他補充道:“當然,發現這些不好的路況是有獎勵的。利用像IOTA這樣的加密貨幣,我們可以將獎勵直接發送給客戶。”通過讓汽車自動向導航提供商或地方當局報告道路狀況數據,比如交通擁堵或坑洼,司機將獲得加密貨幣積分,這些積分可用于自動支付通行費、停車費和充電費。2019年4月,捷豹路虎表示正在測試軟件,旨在允許其汽車司機獲得加密貨幣IOTA作為共享數據的獎勵。據悉,該公司正在開發“智能錢包”技術,以安裝在其汽車中。目前還未確定何時上市。(SiliconRepublic)[2020/2/6]

加密貨幣的價格走勢是基本趨勢和反身性價格波動的疊加。如上圖比特幣的長期價格走勢圖所示,在指數價格坐標系里,BTC長期價格趨勢持續向上,幣價圍繞長期趨勢劇烈波動。反身性是關于資產價格偏離均衡的理論,它是價格趨勢的自我增強。現象就是熊市下跌的幅度和牛市上漲的幅度都很大,而且熊和牛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關于為什么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呈現反身性,超出本文討論的范圍。

面對價格反身性,長期投資者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非常簡單而且有效,就是忽略波動,只賺基本趨勢的錢,也就是長期屯幣。在加密貨幣市場里真正賺到大錢的投資者,多數是采用屯幣的策略。第二種非常困難但是很有誘惑力,就是預測反身性,大波段地高拋低吸。這涉及到非常復雜困難的交易擇時方法,不屬于本文討論的范圍。不論是哪種策略,長期投資成功的基本條件是加密貨幣具有向上的基本趨勢。這是基本面分析要解決的問題,而且我認為長期的基本面只與貨幣池有關,與商品池無關,而資本池只為加密經濟發展提供保障,不能提供動力。這就造成了很有趣的情況,商品池直接決定了幣價,如果做短線投資,可以只關注商品池,僅把資本池和貨幣池影響通證供應量的外部因素。對于長期投資,商品池反而變得不重要。

商品池分析最重要的結論是:通證價格短期的暴漲暴跌是輸入性的,加密經濟體不能控制,只能適應。因此機制設計要考慮如何利用投機力量推升網絡效應。另一方面,要控制價格暴漲暴跌對加密經濟體內部交易活動的負面影響。

PoS資本池存在的首要目的是保障網絡安全。理論上惡意驗證人掌握33%以上的Staking,就可以對網絡發起攻擊。但事實上,由于現代PoS都有驗證人隨機分組以及隨機指定出塊人的機制,攻擊需要成本遠高于理論值。對于持幣非常分散的網絡,獲得如此巨量的通證,需要花費極高的成本。根據以太坊研究員JustinDrake的估算,以太坊2.0只需要30%的質押比例,就足以維護系統安全。整個系統為安全支付的成本,也就是驗證人的收益,安全成本=總市值*增發率+交易費。從經濟學原理出發,在保證系統安全的前提下,成本應該越低越好,也就是增發越低越好。

通常認為,Staking通證的價值由兩部分構成:收益權和治理權。2019年4月,由JakeBrukhman和CoinFund發表了對治理權估值的研究成果《Arelativevaluemodelforgovernancetokens》。該研究的亮點是定義了治理權的決定性,即某一權重的投票權,對投票結果產生決定性影響的概率是多大。某人如果擁有50%的投票權,就可以100%地決定投票結果。如果通證由四個人平均持有,每人25%,其中一個人的投票權決定投票結果的概率是37.5%。如果系統有25個持幣量均等的人,其中一個人對投票權決定投票結果的概率是大概是5%。結論是小量的投票權的決定性很低,幾乎為零,決定性隨著投票權呈指數增長。由此可見,在分散持幣的情況,治理權的邊際價值基本為零,可以忽略。

接下來分析收益權的價值,Staking的實際收益率=Staking收益率-節點運營成本+通證價格增值。可見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為提供有吸引力的收益,節點運營的成本越低越好,這包括節點主機的配置、可用性要求和IT運維成本。有觀點認為實際收益率的計算不是扣除匯率損失,而是應該扣除增發率。這涉及到幣本位的問題,我的假設是以法幣為本位。如果以PoS通證為本位,就應該是扣除增發率,但這種情況比較罕見,我目前還沒有碰到過以PoS通證為本位的投資者。

那么Staking的實際收益率如果超過法幣的無風險收益率,就是一項合理的投資。目前大市值PoS通證的Staking年化收益率在5%-10%之間,而通證價格的年波動率遠高于這一水平。因此實際收益最大的變數是匯率。推論是短期投資者做Staking不合理,因為短期匯率無法預測。只有看好通證升值的長期投資者才應該做Staking。

綜上所述,資本池的通證首先是為了保證區塊鏈安全,從經濟學原理出發,應該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整個經濟體的安全成本。資本池對通證的需求,核心不是利率和治理權,而是長期保值增值的預期。

另外,前面談過從系統成本的角度,Staking比率應該越低越好,這樣才能把較低的增發率轉化為有吸引力的Staking收益率。Staking比率還能影響幣價波動的劇烈程度,高比例的Staking可能會成為幣價波動的放大器。當幣價下跌時,由于匯率損失預期,將有投資者解鎖Staking通證,轉入商品池賣出,這將進一步拉低幣價,形成正反饋。反之,當幣價上漲時,由于匯率收益預期,將有投資者買入通證,提高Staking,進一步推高幣價,還是正反饋。為穩定PoS經濟系統,抑制正反饋,尤其為防止幣價死亡螺旋導致PoS經濟系統崩潰,應該設計增發率隨Staking比率變化的曲線。在Staking比率降低到影響系統安全的水平之前,提升增發率,與Staking比率下降形成“雙擊”,大幅提高Staking收益率,吸引投資者買入并增加Stake。反之,當Staking比率遠高于維護安全的合理水平,應降低增發率,降低系統安全支出。可參考Polkadot的DOT增發曲線設計。

趨勢投資者認為市場博弈決定資產價格,價值投資認為資產的價值決定了市場博弈的長期走向。那么為什么要研究長期地、間接地影響價格的所謂價值,而不去研究直接決定價格的市場博弈呢?原因在于,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試圖根據市場博弈預測價格是徒勞的,不能長期獲得超過市場平均的收益。三池模型反應了價值投資的基本理念。商品池交易直接決定通證價格,資本池保障協議安全,但定價的長期依據是貨幣池對通證的吸納能力。

從三池模型出發,可以得到一種PoS通證的相對估值法。市現率=流通市值/用戶錢包地址市值。也就是流通市值和貨幣池市值的比率,用流通市值減去Staking市值,再減去交易所錢包地址市值,就可以得到貨幣池市值。市現率與市盈率非常類似,反映PoS通證的估值水平。與絕對估值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勢是不需要做預測,僅僅依據已有的數據,就能提供有投資參考價值的信息。但是相對估值要能夠成立,依賴于市場的有效性。在有效市場中,相同類型、質量也差不多的資產,估值水平應該相當。如果估值水平出現差異,就出現套利的機會。加密資產市場只有10年的歷史,可以說一個嬰兒,是有效性非常低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橫行對比加密資產的估值水平意義不大。比較有意義的做法,是對一個資產,比較不同時間點的估值水平,但這也要求加密資產具有比較長的歷史,所以基本上都是研究比特幣。與比特幣相比,目前PoS鏈的歷史太短,相對估值指標是無效的。但我相信5-10年之后,市現率會成為重要的PoS通證投資指標。

三池模型也可以發展出絕對估值模型,但是與現有的其他絕對估值模型一樣,需要基于一些明顯不可靠的假設。其實估值的思考過程比最終的結果重要得多。未來是不確定的,任何估值模型的輸入,都來自于預測,因此不可能完全準確,所以估值的結果也不可能準確。分析加密通證的基本面要盡量全面細致,至于估值的具體具體,大概看看就行了,不必自我蒙蔽。查理芒格說:“我所見過的一些最糟糕的商業決策都是通過詳細分析得出的。高等數學是精密的錯覺。他們在商學院里這么做,因為他們必須做點什么。巴菲特經常談論現金流貼現法估計股票價值,但是我從來沒見巴菲特拿計算器來計算股票價值。”希望讀者們理解估值的真正意義,需知模糊的正確遠勝精確的錯誤。而且模糊的正確足以支持杰出的投資。

本文的結語是:Allmodelsarewrong,butsomeareuseful.為什么所有模型都是錯的?因為模型跟真實世界相比,總是過度簡化。例如鮑莫爾—托賓模型無法量化人的非理性。真實世界中,明明稍加操作就可能獲得更高的低風險收益率,很多人還是把錢存在銀行活期賬戶里。真實的資本市場是復雜的非線形系統,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完整描繪資本市場的哪怕一個方面。但有些模型很有用,能夠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思考。

本文首發于碳鏈價值,根據在碳鏈價值成立兩周年酒會的演講整理,原標題是《公鏈的發展方向和投資機遇——思考PoS公鏈價值》

作者:劉毅,CdotNetwork創始人,RandomCapital合伙人,Web3、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市場資深研究者,比特幣早期投資者。

Tags:INGSTAKSTAAKIThree KingdomsPSTAKEstarl幣跑路American Akita

Ethereum
LIBRA:歐洲央行:Libra等穩定幣未經過大規模測試,將帶來嚴重風險_LIB

據路透社報道,歐洲中央銀行的BenoitCoeure對Libra等“穩定幣”的風險提出了警告。 作為歐洲央行的董事會成員,Coeure在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活動中告訴來自全球的央行官員,這些新的.

1900/1/1 0:00:00
區塊鏈:Libra貨幣籃子背后的秘密——區塊鏈周報_LIBRA

摘要 專題:Libra的貨幣籃子背后是經濟、金融和因素妥協后的產物。當前透露出的Libra實際貨幣籃子與我們的預言基本相合.

1900/1/1 0:00:00
EGO:德國政府批準一項區塊鏈戰略,旨在防止穩定幣成為替代貨幣_LEGO

德國政府批準了一項區塊鏈戰略,旨在防止穩定貨幣成為替代貨幣并威脅國家主權。 圖片來源:Pixabay路透社9月18日報道,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Merkel)的內閣今天早些時候通過.

1900/1/1 0:00:00
比特幣:Nic Carter:比特幣的貨幣實驗_區塊鏈

前言:本文作者認為比特幣是一種對國家和社會都有重大影響的貨幣實驗。比特幣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

1900/1/1 0:00:00
數字資產:Bakkt比特幣期貨上線了,但你真懂他們的“倉庫”托管和上幣標準嗎?_kkt幣跑路了嗎

終于,Bakkt、ICEFuturesU.S.和ICEClearUS把受到聯邦監管的價格探索技術帶到了比特幣市場里.

1900/1/1 0:00:00
比特幣:觀點 | 以太坊上的合成資產與價值_Ethermon

RyanSeanAdams:我想聯系起一些細節來跟大家簡要談談以太坊上的合成資產以及這些資產對ETH的價值有何影響。1/在傳統金融行業,合成資產的規模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

1900/1/1 0:00:00
ads